散尽浮云月在东,白蕉衫冷小庭空。
星河夜影樽罍里,城郭秋声鼓角中。
落叶有光时坠露,鸣蛩无响不含风。
此生五十三回见,只遣嫦娥笑秃翁。
张翥《中秋广陵对月》原文:
散尽浮云月在东,白蕉衫冷小庭空。 星河夜影樽罍里,城郭秋声鼓角中。
落叶有光时坠露,鸣蛩无响不含风。 此生五十三回见,只遣嫦娥笑秃翁。
注释:
- 散尽浮云月在东 - “散尽”形容月亮从乌云中显露出来,“浮云”表示天空中的云彩被月光所照亮,形成美丽的画面。“月在东”指的是月亮出现在东方的天空,象征着团圆和希望。
- 白蕉衫冷小庭空 - “白蕉衫”是诗人穿着的一种轻薄的衣物,“冷”字表现了夜晚气温的低寒,使得诗人感到有些凉意。“小庭空”描绘了一个寂静无人的小庭院,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孤独感。
- 星河夜影樽罍里 - “星河”指银河,古人认为银河如一条明亮的河流横亘夜空。“樽罍”指的是古代的酒器,此处用来比喻月光洒在酒器上的景象。“夜影”则是指月光投射在酒器上的模糊影像,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城郭秋声鼓角中 - “城郭”指的是城市的城墙,“秋声”指的是秋天的声音,如落叶、秋风等。“鼓角”指的是古代战争中的战鼓和号角声,这里借指战争或者紧张气氛。“中”强调了这些声音在夜晚的持续和强烈。
此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赏析:
- 首句“散尽浮云月在东”,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丽。浮云散去,明月高悬,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这里的“散尽”既表现了月亮从云层中脱颖而出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给人以深刻的时空感。而“月在东”则明确了月亮的位置,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 第二句“白蕉衫冷小庭空”,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气氛。诗人身着单薄的白蕉衫,漫步于无人的小庭院之中,这种孤寂之感与前句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正是这种孤独和冷清,反而让诗人更加珍视这份难得的平静和美好。
- 第三四句“星河夜影樽罍里,城郭秋声鼓角中”,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夜景图。诗人的视线穿过窗户,看到了夜空中繁星点点的银河,而耳畔则是远处城市中的鼓角声和秋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邃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最后两句“落叶有光时坠露,鸣蛩无响不含风”和“此生五十三回见,只遣嫦娥笑秃翁”,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叶、鸣蛩等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自嘲,似乎在提醒自己岁月无情,白发已至,只能任凭时光流逝。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诗歌更具深度和韵味。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致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