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南屏坐不回,偶提佛法住天台。
幽禅有味风生磬,瘦影无尘月满台。
罗汉山中飞锡过,鲛人海上献珠来。
不知万壑烟霞底,何处寻师拨芋煨。
【解析】
此诗是送别诗。范准堂在天台法轮寺,作者在南屏山与范准堂话别。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范准堂的眷恋之情和对他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
首句“白首南屏坐不回”意思是:我年事已高,来到南屏山却不肯回来,足见两人情谊之深、相依之笃。“白首”,这里表示岁月蹉跎。“南屏山”即今浙江天台山,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诗人在这里“坐不回”,可见他不愿离去。“白首”二字,既是自谦,也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二句“偶提佛法住天台”意思是:偶尔提起佛法,我就住进了天台山的法轮寺。“佛法”,佛教的教义;“住天台山”,指住进法轮寺。这句的意思是说,因为佛法的缘故,才住到了天台山的法轮寺。这两句写出了两人因佛法结缘,又因彼此相知而相互依恋。
第三四句“幽禅有味风生磬”意思是:幽静的禅房中,有一种韵味,风吹过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幽禅”,是指幽静的禅房。“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用石头制成。这里指风铃。这句写的是寺院中宁静的氛围和僧人清修生活的情趣。
第四句“瘦影无尘月满台”意思是:僧人的身影显得格外清瘦,一轮明月洒满了整个寺庙。“瘦影”,是指僧人的身影。“无尘”,形容月光明亮。“满台”,是月光普照的意思。
第五六句“罗汉山中飞锡过”意思是:从罗汉山上飞锡而来,意为从山上下来。“罗汉”,指佛教中的阿罗汉。“锡”,是佛教僧尼用的金属杖,这里代指僧侣。这两句写的是僧侣下山的情景。“飞锡”,意谓乘锡杖如飞。
最后两句“鲛人海上献珠来”意思是:海水里游动着美丽的鲛人,送来了海中明珠。“鲛人”,指鲛鱼,传说其能吐珍珠。“献珠”,是把珍珠奉献给人的意思。这两句写的是海底的珍珠美景。“不知万壑烟霞底”意思是:不知道万山峡谷之中隐藏着多少美景啊!“万壑”,指千山万壑。“烟霞”,指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尾联“何处寻师拨芋煨”意思是:我哪里去找老师呢?只能拿芋头烧火煮饭。“拨芋煨”,指用土灶煮饭,以芋头为燃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范准堂在天台法轮寺,作者在南屏山与范准堂话别。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范准堂的眷恋之情和对他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前四句写两人情同手足。诗人与范准堂情投意合,志趣相投。他们相聚于佛门圣地天台,同修佛法,互为知己。诗人与范准堂分别时,感慨良多。
后四句写两人情同手足。他们相聚于佛门圣地天台,同修佛法,互为知己。诗人与范准堂分别时,感慨良多。
尾联两句是作者的劝慰之意。“何处寻师拨芋煨”的意思是:我哪里去找老师呢?只能拿芋头烧火煮饭了。“拨芋煨”,即用土灶烧火煮饭,以芋头为燃料。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意境清幽淡雅,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