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水穷边牟盖东,镇人今始识儒宫。
诗书直化三韩远,文轨须令万国同。
隼度塞云秋有雪,鳌翻海浪昼多风。
知君回首神州路,一发青山落照中。
这首诗是胡允中在被送走时,写给友人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逐句解释:
- 辽水穷边牟盖东,镇人今始识儒宫。
- “辽水”指的是辽宁境内的一条河流,”穷边”表示边境的遥远。”牟盖”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地区,”东”表明了位置的方向。这里的”镇人”指当地的居民,而”识儒宫”则意味着开始认识到儒学的重要性。
- 诗书直化三韩远,文轨须令万国同。
- “三韩”可能是指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三个国家,即古朝鲜、古高句丽和古百济。”诗书”指的是文学与书籍,”直化”在这里可能是指传播或普及的意思。”文轨”通常指的是文化的道路或者标准,”须令万国同”意谓需要让所有国家都遵循相同的文化标准。
- 隼度塞云秋有雪,鳌翻海浪昼多风。
- “隼度”可能指的是秋天时,隼鸟(一种鸟类)飞行过的场景,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季节的变化。”塞云”指的是边疆地区的云彩。”秋有雪”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而”鳌翻海浪”则可能是形容海洋景象,其中“鳌”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通常用来形容强大的力量。
- 知君回首神州路,一发青山落照中。
- “知君”意为知道这位朋友。”回首神州路”可能意味着朋友离开后,会回头望望这片熟悉的土地。”一发青山落照中”则表达了诗人看到夕阳下美丽的山峦,联想到朋友即将离去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辽水边的景色和对朋友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胡允中对儒学的推崇,以及对远方国家的友好愿望。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隼鸟、塞云、秋雪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表现友谊和离别情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