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何处但闻钟,深护林扉翠几重。
卧冷衲衣侵片石,行随锡杖度千峰。
松晴每下安巢鹤,潭暮时留听法龙。
更欲移禅沃洲去,微茫岩洞不曾封。
越僧无涯号栖云,乞赋上方何处但闻钟。
上方:梵语“摩诃池多”,即摩尼陀罗伽,意为佛国净土。
上方:梵语“摩诃池多”,即摩尼陀罗伽。
深林中,有一座翠绿的寺院。寺前,有一片石阶,上覆青苔,时见露水。石阶旁,有一株松树,枝头栖息着几只安巢鹤。每当阳光明媚,这些鹤便飞下树来饮水,然后回到树上。当夕阳西下,潭水渐暗,听法龙(传说中龙王)在潭边打坐,修行法力。
更欲移禅到沃洲去,微茫岩洞不曾封。
微茫岩洞:指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山洞内成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位僧人在山林中的修行生活,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上方何处但闻钟,深护林扉翠几重”。诗人通过描述上方寺庙中听到的钟声,引出了山林中的修行生活。深林中的寺庙,翠绿的寺院门前石阶,以及石阶旁的松树、安巢鹤,都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描绘。
颔联“卧冷衲衣侵片石,行随锡杖度千峰”。这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进一步描绘。他身穿衲衣,躺在冷石上打坐,手中拿着锡杖,行走于千峰之间。这里,僧人的形象被生动地刻画出来。
颈联“松晴每下安巢鹤,潭暮时留听法龙”。这两句诗描绘了僧人修行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清晨时分,松树沐浴在阳光之下,安巢鹤纷纷飞下来饮水;二是傍晚时分,潭水渐暗,听法龙(传说中龙王)在潭边打坐,修行法力。
尾联“更欲移禅沃洲去,微茫岩洞不曾封”。这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最后描写。他想要将修行之地移到沃洲去,而那个微茫的岩洞却从未被封住。这里的“微茫”一词,既形容了岩洞的神秘莫测,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无边无际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