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天地昏,将军扼贼死辕门。
火飞华岳三关破,血浸秦川万马奔。
望越伍胥方抉目,战箕先轸不归元。
北风吹尽英雄泪,倚剑悲歌一怆魂。
【注释】
潼关失守:潼关是古关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唐贞观二年(628)置。天宝中为河中节度使治所,安史之乱时陷于贼手;唐代宗还长安后,收复潼关,设节度府。参政舒噜杰存道:舒噜,即张舒噜,号参政,陇西人。存道,即张存道,号参政。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高启。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元朝丞相李善长、平章达识帖木儿等率军攻下潼关,进逼汴梁(今河南开封),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率师前往援救。作者以慷慨悲壮的笔调,写明军收复潼关、大败元兵的壮丽场面。全诗八句四十字,首二句用“天地昏”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气氛,“将军”以下六句描绘了明军奋勇杀敌、收复潼关的壮丽画面。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危亡的忧愤之情。此诗语言刚健有力,气势雄浑,感情沉郁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