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齿入冬便食粥,瓦瓶煮豆给晨庖。
邻人新酒赊来醉,道士奇方借得抄。
雁喜随阳还北乡,鹊知避岁已南巢。
故园我亦无归计,且作斋居盖白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题干分析答题方向。最后按照以下方法作答:①要通晓全诗大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不可忽略;②仔细辨别诗句中的名词和意象的指代意义及物象所指内容,不可望文生义;③注意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尤其是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④分析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这往往是命题人命制的题目的关键。⑤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包括作者介绍、作品出处、相关朝代等。⑥了解有关典故、文化常识、古代诗人、名篇、名句,并加以识记。⑦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理解其运用效果。

【答案】

①“食粥”意思是吃稀饭。②“瓦瓶煮豆”的意思是用瓦罐炖煮豆子。③“道士奇方”的意思是从道士那里得到奇特的方法。④“雁喜随阳还北乡”的意思是大雁高兴时随着太阳返回北方的家乡。⑤“鹊知避岁已南巢”的意思是喜鹊知道避开年岁的南方栖息地。⑥“故园我亦无归计”的意思是故乡的我也没有回家的办法。⑦“且作斋居盖白茅”的意思是暂且做一间茅屋居住。

译文:

入冬后病齿便吃稀粥,瓦罐炖煮豆子供给晨炊。邻居赊来新酒让我醉倒,道士给我抄了一本奇特的药物。大雁高兴时跟着太阳回到北方,喜鹊知道躲避年岁的南方栖宿。故乡的我也无家可归,只能暂时住在茅屋里面。

赏析:

首联两句写冬天吃稀粥的情景。“食粥”是冬天里最常见的一种饮食,它简单清淡又易得。“病齿”则说明作者牙齿有问题,需要吃软一点的食物。“入冬”表明时间是在冬季。“便食粥”,是因应季节变换而改变饮食习惯。“瓦瓶煮豆给晨庖”则具体说明了煮粥的方式,瓦瓶是用来装水的,这里用来烧水,将煮好的豆子放在瓦瓶子里,等到早晨才拿出来食用,这样的吃法既方便又健康。“晨庖”即早餐或早饭,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餐。“给晨庖”就是为早上的饭食做准备。

颔联两句是说邻居赊来的美酒可以让人沉醉。“新”字写出了酒的新鲜,“赊”字说明不是买来自己喝的,而是借来的。“道士奇方”一句表明这酒是从道士那里得来的。“抄”字则说明这个药方不是买来的就是自己写的,是借用别人的。两句中都用了“借”字,说明这种酒并不是自家酿造,而是别人赠送,或者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颈联两句是说喜鹊知道躲避年的来临而选择南方栖息地。“喜”“避”二字分别描绘出喜鹊和大雁的不同特点。“还”字说明大雁是随着太阳移动而移动的,而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已”字说明大雁已经迁徙完毕,不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南巢”即南方的鸟巢。两句中都用了一个“喜”字和一个“避”字,表达了大雁和喜鹊对年的到来的反应。

尾联两句是说故乡的我也没有回家的路了。“无归计”意味着没有回去的路了,无法找到回家的方法。“盖白茅”则是盖房子的意思,因为茅草是天然的建筑材料,所以用盖来形容建造。两句都是说自己的处境艰难,无法解决回家的问题。

整首诗以“食粥”为开篇,通过描述冬天喝粥的场景和邻居赠酒的事情,引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对大雁和喜鹊的行为描写,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