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爱与山为友,住得山前地几双。
为纳白云长扫室,欲延青嶂别开窗。
岚中筇迹粘苔磴,风外琴声泻石缸。
应是烟霞数仙侣,月明时复下旌幢。
【注释】
山人:隐士。
与:亲,亲近。
山前地几双:在山前有两片土地。
纳:接纳。
白云:指白云缭绕的山景。
长扫室:打扫房间。
青嶂:青山屏障,指山峰。
岚中筇迹粘苔磴:指在山中用筇竹杖走路时,足迹留在了苔痕斑驳的石阶上。筇竹是竹的一种,比一般的竹子轻,常用来作手杖。
风外琴声泻石缸:在风中,琴声从石缸中泻出。
烟霞:云雾和彩霞,形容景色。
数仙侣:有许多仙人。
旌幢:旗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金阁山时,为田道士所题的一首七律。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中的景物和自己的游兴,表达了他向往仙境、寄情山水的情感。
“山人爱与山为友”,首句就点明主题,说明作者热爱山林,把山作为最好的朋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住得山前地几双”,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山的亲密关系,他在山前拥有两片土地,可以自由地生活、游玩。
“为纳白云长扫室,欲延青嶂别开窗”,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白云缭绕,山峦叠嶂,让人心旷神怡。作者喜欢打扫房间,希望把山中美景引入室内;同时,他也喜欢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景色映入眼帘。
“岚中筇迹粘苔磴,风外琴声泻石缸”,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山中的山路被苔藓覆盖,筇竹杖的痕迹在上面留下了痕迹。在风中,琴声从石缸中传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应是烟霞数仙侣,月明时复下旌幢”,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上仙境的氛围。山上有许多仙人,他们在月明之夜会一起下山,乘坐旌旗飘荡的车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