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北峰南法界中,杖藜来往夕阳钟。
时过花洞逢游鹿,夜咒珠台放钓龙。
七字诗才清似水,三生骨相古于松。
羡师方外全无事,只个蒲团又过冬。
这首诗是苏轼为友人秀嵓所写的次韵诗。秀嵓是闽地的僧人,他与苏轼有很深的友谊。这首诗就是苏轼在一次与秀嵓相见后写下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峰北峰南法界中,杖藜来往夕阳钟。”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峰之间,我走过了许多地方,从北方到南方,从山巅到山脚,都留下了我对佛法的修行和思考。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总是拿着拐杖,走在黄昏的阳光下,听着寺院里的钟声。这里的“杖藜”是指拄着拐杖,而“夕阳钟”则是指在夕阳下的寺院里响起的钟声。
第二句:“时过花洞逢游鹿,夜咒珠台放钓龙。”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时我在花丛之中,遇到一群悠闲的鹿;有时我坐在月光下的石台上,向佛祖祈求平安。这里的“花洞”指的是花丛之中,而“游鹿”则是指那些悠闲的鹿。而“夜咒珠台”则是说在夜晚,我会在石台上念诵经文,祈求佛祖的保佑。这里的“钓龙”则是说在月光下,我有时会像钓鱼一样,静静地等待着佛祖的出现。
第三句:“七字诗才清似水,三生骨相古于松。”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诗才就像清澈的水一样纯净,我的身体骨骼就像古老的松树一样坚固。这里的“七字诗”是指我的诗词作品,而“骨相”则是指我的身体。这里的“清似水”是指我的诗词作品如清水一般清澈明亮,而“古于松”则是说我的诗词作品如同古老松树一般历经沧桑而不改变。
最后一句:“羡师方外全无事,只个蒲团又过冬。”
这句诗的意思是:羡慕你的修行之路没有烦恼,只有那个蒲团陪伴你度过寒冬。这里的“方外”是指世俗之外的地方,而“蒲团”则是佛教徒常用的坐垫。这里的“又过冬”则是说在你的修行之路上,你又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整首诗通过对秀嵓的生活和修行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秀嵓深深的友情和尊敬。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诗句,展现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