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入南云无去鸿,凭谁持饷一瓶空。
诗来万里燕台下,寺在三山冶县东。
戏瓦空中惟见水,挂幡窗外自摇风。
我今也拟辞簪绂,去作岩居三老翁。

【注释】

南云:指南方的天空。去鸿:指飞过的鸿雁。燕台:指燕子飞翔的场所,即京城。燕台下,借指京城。三山:泛指福建的岛屿。冶县: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境内,三山之一。

戏瓦:指瓦上装饰的图案。挂幡:指悬挂的旗帜或幡幢。

岩居:隐居在山中的僧人。“去作”二句:意思是,我准备辞去官职,到岩居为僧。岩居三老翁,即隐士。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次联叙事,尾联抒情。

首联“望入南云无去鸿”,是说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眺南方天空时,只看到几行大雁正向南飞去。“南云”二字,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为全篇定下了基调。而“无去鸿”,则又说明诗人对大雁的思念之情。“凭谁持饷一瓶空”,是说诗人正在盼望有人从远方带来一瓶子酒来,好与自己一起喝上一杯。这两句诗,把诗人孤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诗来万里燕台下,寺在三山冶县东”。这是说,这首诗是从万里之外的地方送来的,它现在正寄存在京城里的一座寺院里。这座寺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三座山峰之间(这三座山峰分别叫做冶山、鼓山和兰山)。“诗来”,既指诗,又暗指自己的诗歌。“燕台”即北京。“三山”指南海中福建的三座岛屿,这里借指福建。

颈联“戏瓦空中惟见水,挂幡窗外自摇风”。是说,从高处向下看,只见屋瓦上绘有各种图案,像在水上飘荡;而那些挂在窗外飘扬的旗帜或幡幢,随风轻轻摆动。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情致,使人联想到诗人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尾联“我今也拟辞簪绂,去作岩居三老翁”,是说,现在我打算辞去官职,到山中去住下来,做一个隐士(三老翁)吧。

全诗以写景起兴,中间叙事,以抒情作结,结构严谨,意境清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