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时节。万古青天当此际,正要十分澄澈。何处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凭栏三叹,恨无长笛吹裂。
坐看蜡烛争辉,青灯吐焰,负煞尊前客。待到谯楼初鼓后,不觉衣裳凉彻。试草新词,凭风吹去,教向嫦娥说。须臾知道,广寒推出明月。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是宋末爱国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切关怀。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 开篇:
- 良夜:美好的夜晚,通常指中秋节。
- 澄澈:清澈透明,这里形容月光如水般明亮。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月光虽美但略显朦胧。
- 青光:指月光,此处强调月光的清冽之美。
- 凭栏:倚着栏杆,形容诗人站在高处远望。
- 长笛:长形的乐器,用于吹奏音乐,象征悠扬的笛声。
- 吹裂:形容笛声激昂,仿佛能将空气撕裂。
- 怀古:
- 浮云蔽日:比喻奸佞之人遮蔽了贤良之辈,暗指国事艰难。
- 明月当空:形容月亮高悬,照耀大地,象征着正义的力量。
- 烛火争辉:蜡烛的光芒与烛焰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热闹而明亮的画面。
- 尊前客:指的是在座的宾客,这里的“客”字有多重含义,既指人又指酒。
- 抒情:
- 烛火:继续描述宴会场景,烛火在黑暗中摇曳生辉。
- 青灯吐焰:形容油灯发出的光芒,象征着学问的光辉。
- 尊前:再次强调宴席上的场景,尊指古代酒器,前指前方。
- 负煞:意为承受、肩负,暗示诗人承担起责任的决心。
- 议论:
- 须臾:不久之后,暗示时间紧迫。
- 广寒推明月:借用嫦娥奔月的传说,表达自己对光明的追求。
- 明月出:直接点明主题,即月亮的出现。
通过这些细致的解读,可以看出《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寓意和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还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