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一夜雨、朔风吹浪,浪高于屋。梦觉蓬窗无共语,此时正自怜幽独。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
辞与理,俱能足。从别后,情尤笃,想鬓毛如鹤,目睛如鹘。四海如公知己少,有心日日相追逐。恨濯缨亭远水萦纡,山重复。
《满江红·寄张蓝山》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词。此词以送别为题,但与一般送别之作不同的是,全篇无一“离别”之语,而是通过写景、叙事和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张蓝山的思念之情。
【注释】:
- 寒藤:指高耸入云的古树。
- 萧然舟宿:形容风雨之夜,船在岸边停泊。
- 朔风:即北风。
- 蓬窗:草编的窗户。
- 怜幽独:怜爱独自一人的寂寞。
- 道蓝山老子:指词人为张蓝山所赠诗歌而感到高兴。
- 挑灯读:点着灯光阅读诗歌。
- 辞与理:指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 别后:指词人和张蓝山分别之后。
- 情尤笃:感情更加深厚。
- 鬓毛如鹤:比喻人的容貌苍老。
- 目睛如鹘: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 四海:泛指天下各地。
- 濯缨亭:地名,位于浙江杭州。
- 萦纡(yí,曲折环绕):曲折盘旋。
【赏析】:
这首词是刘克庄在送别张蓝山时所作,词中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词作。
首句“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描绘出一幅风雨交加、船只停泊于岸边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独的氛围。接着,“一夜雨、朔风吹浪,浪高于屋”两句,通过描写风雨之夜的海浪,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之感。
“梦觉蓬窗无共语,此时正自怜幽独”,描述了词人在梦中与友人交谈的情景,醒来时却感到孤独寂寞。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离的痛苦。
“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张蓝山的赞赏之情,认为他的诗歌不仅辞藻华丽,而且道理深刻,令人受益匪浅。这种赞美之情既表达了词人对张蓝山才华的肯定,也反映了他与张蓝山之间的深厚友谊。
“辞与理,俱能足”两句,强调了词人对于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道理的理解,认为这些情感和道理都足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词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
“从别后,情尤笃,想鬓毛如鹤,目睛如鹘”几句,描述了词人与张蓝山分别后,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心心相印,彼此思念。这种感情的加深,使得词人对张蓝山的思念更加浓烈。同时,这也反映出词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分离痛苦的深切感受。
“四海如公知己少,有心日日相追逐”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知己难寻的感慨。他认为天下间像张蓝山这样知心朋友并不多见,因此他愿意每天用心去追寻这样的知己。这种感慨既反映了词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整首词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独特见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