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三日客,风色晚骚骚。
古寺催尝酒,诗人免解貂。
永怀方外友,时见雨中招。
仿佛蓬壶路,何须问紫霄。

【注释】

茜泾庄上人:姓赵,名希声。泾县(今属安徽省)人。

清江三日客:作者自比为“清江三日客”。

风色晚骚骚:晚风吹动树叶发出的飒飒之声。骚骚,形容风声的细长而高扬。

古寺催尝酒:在古寺中品尝美酒。尝酒,指饮酒。

诗人免解貂:诗人不用脱下貂皮衣服去换酒。

永怀方外友:永远怀念远方的朋友。方外,泛指世俗之外,这里指隐居的和尚。

时见雨中招:时常看见雨水中的行人招呼自己。

仿佛蓬壶路:好像到了蓬壶宫的小路。蓬壶宫,相传是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

何须问紫霄:何必问到天庭呢?紫霄,天上宫殿的名称。

【赏析】

《茜泾庄上人以诗招饮用韵答之》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崇祯三年(1630年),当时徐渭正在泾县任知州。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答之作,通过酬唱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仕途生涯的不满及逃避现实的渴望。全诗语言明快流畅,格调清新俊逸,意境幽深隽永,是徐渭诗作中的佳构。

首联“清江三日客,风色晚骚骚。”写自己像一位过客一样在清江河上漂流了三天,风声阵阵,吹拂着我的头发,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声音。这里的“三”字有双关意味。一方面,它是指诗人在清江上漂泊的时间长达三天;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颔联“古寺催尝酒,诗人免解貂。”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品尝美酒的情景。这一句中的“催”、“免”等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更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尊重。

颈联“永怀方外友,时见雨中招。”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方外友”,指的是那些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常常出现在雨水中,招呼着诗人前来赴宴。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展示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尾联“仿佛蓬壶路,何须问紫霄。”则是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认为,人生就像一条通往蓬壶宫的小路,虽然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至于天庭之上的紫霄宫,更是不必去问津了。这里的“蓬壶路”和“紫霄”都是仙境的象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这首诗通过对清江上的旅行、古寺中的品酒、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人生道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友情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隽永,是徐渭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