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沼依稀照敝袍,雕虫谁制困英豪。
支颐忽起乡关恨,屈指难辞笔砚劳。
眼底圣经浑已碎,阶前儿辈尚相高。
襟怀落落真无那,时自长吟写郁陶。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砚沼依稀照敝袍,雕虫谁制困英豪

  • 译文:砚台里的水波微微映出破旧的袍子,是谁在雕琢着这些无用的文字,让英雄豪杰感到困扰和疲惫?
  • 注释:砚沼:指的是砚池,古人用砚石磨墨,砚台周围常会有积水。此处形容砚池里波光粼粼,映照着作者的旧衣破袍。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衣衫破旧与才华横溢的同伴们,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与无奈。

第二句:支颐忽起乡关恨,屈指难辞笔砚劳

  • 译文:支撑着头忽然涌起思乡之情,手指头算着笔墨劳作的辛苦。
  • 注释:支颐:支撑着头,形容愁绪万千。
  • 赏析:这里的“思乡”和“笔墨劳”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反映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怀。

第三句:眼底圣经浑已碎,阶前儿辈尚相高

  • 译文:眼前的经典书籍都已经残缺破碎,台阶前的孩子们还在互相攀比、炫耀。
  • 注释:眼底圣经:眼中所见的书籍。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以及文人在逆境中的无力感。

第四句:襟怀落落真无那,时自长吟写郁陶

  • 译文:心胸坦荡却无法言说,常常长叹吟咏以抒发心中的郁闷。
  • 注释:襟怀:胸怀,指心境或志向。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显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乐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