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盈虚岂易量,更阑寻绎月侵床。
九年面壁师中夏,三策回天黜异方。
驽马不离刍牧地,轻鸥常占水云乡。
谁能识得归来趣,古是今非梦一场。
【注释】
复用述怀韵寄吉甫师尹二公:复用,重新使用。述怀,抒发情怀。韵,诗的格式。寄,写给。吉甫师、尹二公:吉甫师,即李吉甫(758—816),唐代宰相,封郑国公。尹二公,指张文仲、刘栖鸾。张文仲,字子仪,曾任宰相。刘栖鸾,字栖鸾,曾任宰相。
物理:指宇宙间的万物变化规律。盈虚:盛衰变化。
更阑:更深的时候。寻绎:探索推究。月侵床:月光映照在床前。
九年:指作者隐居嵩山时共九年。面壁:坐禅修行。中夏:中原地区。三策:三次计策。回天:扭转乾坤。黜异方:罢黜邪恶之人。驽马:劣马。不离:不离开。刍(chu)牧地:放牛羊的地方。轻鸥:轻盈飞翔的白鸥。常占水云乡:常常飞到水云间去。
谁能识得归来趣:谁能理解我归隐的情趣?古是今非梦一场:古今是非如同一场梦境。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名利的态度,表达了他超脱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道家的思想色彩。
“物理盈虚岂易量”,开篇就点题,表达出自己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感慨。盈虚,这里指世事的变化,盈表示兴盛,虚表示衰落。诗人感叹世间万物的变化难以预测,这与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相契合。
“更阑寻绎月侵床”,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思考着人生的得失,月光照在他的床前,映照着他的身影,使他更加感到人生的无常。这里的“更阑”,指的是深夜时分,而“寻绎”则是反复思考的意思。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诗人转向自己的修行生活。“九年面壁师中夏”,诗人说自己已经隐居嵩山九年,每天都在进行面壁修行,这是他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里的“面壁”一词,既指佛教修行的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静。
“三策回天黜异方”,诗人提到自己曾三次提出对策,试图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最终未能成功。这里的“三策”是指诗人提出的三次改革措施,而“回天”则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化的向往。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他只能选择退居幕后,不再涉足政治纷争。
“驽马不离刍牧地”,诗人以驽马比喻自己,表示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并不嫌弃贫瘠的土地,而是安心享受生活。这里的“离”字,有放弃、抛弃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轻鸥常占水云乡”,诗人又以轻盈的白鸥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就像那自由自在的白鸥,常常飞向水云之间,不受世俗的束缚。这里的“水云”二字,象征着清高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谁能识得归来趣,古是今非梦一场”,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真正懂得归隐之趣的人并不多见,因为世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就像一场梦境一样虚幻不实。这里的“古是今非”四字,既指历史与现实的差异,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他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