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回首望巴陵,摈退舟师就马程。
潏潏青沟穿路过,峨峨苍岭送人行。
庙堂任使谁能避,箐麓猖狂只自惊。
欲为伏波寻胜迹,草间闻有鹧鸪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乾符元年(874)春天写的。当时唐王朝在长安的庙堂之上,外有黄巢起义军和吐蕃、回鹘联军的夹击,内有宦官当权的内忧;朝廷又派王茂昭讨伐湖南的农民军。李商隐在常德出陆,由辰至沅州,写了三首诗。第一首写舟到常德出陆后,就由水路改为陆路继续前行,抵达沅州的情景;第二首描写了经过青沟、苍岭,到达辰阳时,听到山间鹧鸪声的情景;第三首写在湖南一带,看到伏波将军李广利墓的情景。

武陵:武陵县,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巴陵:指洞庭湖。武陵回首望巴陵:意思是说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别,我回头遥望着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摈退舟师:摈退掉船上的船师,即水手,指自己不再随船而行,准备改乘马行。程:路。

潏潏:水流急的样子。青沟:指沅江中一段名叫青溪的地方。穿路过:穿过。峨峨:高峻的样子。苍岭:山色苍翠的山岭。送人行:送你走。庙堂:指朝廷。谁避:能躲避什么?任使:任凭。箐麓:指山谷中丛生着竹子的小山。猖狂:放肆。只自惊:只是自己感到惊恐。伏波将军李广利:名利,字翁伯通,陇西上邽(古县名,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人,汉武帝时为伏波将军,曾以七千人打败南越入侵者。

草间闻有鹧鸪声:草丛中有鹧鸪啼叫的声音。

赏析:此诗是李商隐在乾符元年(874)春天由水路改陆路前往辰阳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首联“武陵回首望巴陵,摈退舟师就马程”,写离开武陵郡后,回头看见巴陵郡,便决定撇下船夫,改骑马行程。这两句写出了他由水向陆改变行动方式的情态。

颔联“潏潏青沟穿路过,峨峨苍岭送人行”,写经过沅江中一段名叫青溪的地方,山势高耸入云,好像在送人远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同时“潏潏”二字也形象地写出了流水激流的声响。

颈联“庙堂任使谁能避,箐麓猖狂只自惊”,写自己来到朝廷,任凭皇上怎么派遣,他都无法回避。而那山林之中的野兽,却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感到恐惧。这两句表现出了李商隐对朝廷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欲为伏波寻胜迹,草间闻有鹧鸪声”,写想寻找伏波将军李广利的遗迹,但草间只有鹧鸪的叫声。这一句既表达了李商隐想要找到英雄遗迹的愿望,又表现了他孤独无助的处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