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挑闼思冬至,老境飘零怯岁阑。
梅友为谁呈晚节,竹君空自傲清寒。
豪宗足食占云易,闾左无衣祷雪难。
愁绪不妨添一线,醉闻儿女劝加餐。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壬寅(1292)重阳日所作,是作者对卢敬斋知州的寄赠。

“少年挑闼思冬至”一句,写自己年少时盼望冬至,希望过上太平的生活。“挑闼”,指推开门的意思。“思冬至”,即盼望过上太平生活之意。

“老境飘零怯岁阑”一句,写自己年老体衰,担心岁月将尽。“飘零”,指漂泊无定。“岁阑”,即年末,指岁月将尽。“怯岁阑”,即担心岁月将尽,害怕衰老。

“梅友为谁呈晚节,竹君空自傲清寒”两句,诗人以梅、竹自比,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仍保持着高洁的节操,不愿同流合污;而竹子空有一身傲骨,却只能独自欣赏这寒冷的冬天。

“豪宗足食占云易”一句,写豪族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豪宗”,豪强地主。“足食”,指拥有足够的财物。“占云易”指他们轻易就能占据大片的土地。“闾左”,指普通百姓,这里指贫苦农民。“祷雪”指祈求上天降下雨雪。“难”,困难、艰难。“闾左无衣祷雪难”一句,写农民在天寒地冻的时节祈求上天降下雨雪,但很难得到满足。

“愁绪不妨添一线”一句,写诗人看到农民们的苦难,内心感到忧虑,但仍然想为人们增添一点欢乐,于是写下这首诗送给卢敬斋知州。“愁绪”,指忧愁。“不妨添一线”,意思是说,即使只有一点点快乐,也无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摆脱困境!“醉闻儿女劝加餐”一句,写诗人听到孩子们劝他吃饭的声音,便感到高兴。“醉闻”指听到酒醉的人说的话。“儿女”,这里指孩子。“劝加餐”,即劝人吃饭。“醉闻儿女劝加餐”,意思是说,尽管我喝得烂醉,但还是听到了孩子们劝我吃饭的声音,使我心情愉快,所以感到高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卢敬斋是作者的友人,两人关系密切,此次分别,情意依依,所以作者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自己少年时期盼冬至,现在年老体衰却害怕岁月将尽;后二句则借梅竹自喻,表现了自己虽已老去而仍保持高洁节操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孩子们劝他吃饭的声音,便感到高兴。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少年挑闼思冬至,老境飘零怯岁阑”两句,写自己年少时盼望冬至,希望过上太平生活。“挑闼”,推开门的意思。“思冬至”,即盼望过上太平生活之意。“老境飘零怯岁阑”,写自己年老体衰,担心岁月将尽。“飘零”,指漂泊无定。“岁阑”,即年末,指岁月将尽。“怯岁阑”,即担心岁月将尽,害怕衰老。

颔联“梅友为谁呈晚节,竹君空自傲清寒”两句,诗人以梅、竹自比,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仍保持着高洁的节操,不愿同流合污;而竹子空有一身傲骨,却只能独自欣赏这寒冷的冬天。

颈联“豪宗足食占云易,闾左无衣祷雪难”两句,写豪族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豪宗”,豪强地主。“足食”,指拥有足够的财物。“占云易”指他们轻易就能占据大片的土地。“闾左”,指普通百姓,这里指贫苦农民。“祷雪”指祈求上天降下雨雪。“难”,困难、艰难。“闾左无衣祷雪难”一句,写农民在天寒地冻的时节祈求上天降下雨雪,但很难得到满足;而自己作为豪绅大地主,却能轻而易举地占据大片土地。

尾联“愁绪不妨添一线,醉闻儿女劝加餐”两句,写诗人看到农民们的苦难,内心感到忧虑,但仍然想为人们增添一点欢乐,于是写下这首诗送给卢敬斋知州。“愁绪”,指忧愁。“不妨添一线”,意思是说,即使只有一点点快乐,也无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摆脱困境!“醉闻儿女劝加餐”,意思是说,尽管我喝得烂醉,但还是听到了孩子们劝我吃饭的声音,使我心情愉快,所以感到高兴。

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自己少年时期盼冬至、现在年老体衰却害怕岁月将尽;后二句则借梅竹自喻,表现了他虽已老去而仍保持高洁节操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孩子们劝他吃饭的声音,便感到高兴。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此诗作于壬寅(1292),此时作者已年近五旬。由于元兵南下,中原沦陷,民不聊生。诗人忧国忧民,心系黎庶,因而写下《壬寅重阳》。本诗是诗人给好友卢敬斋写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写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