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斧澄清古范滂,赐环三载镇文昌。
称停政事权衡稳,润饰诗书意味长。
辅世昔闻心匪石,忧民今见鬓成霜。
何时不踏红尘路,闲侍新斋几研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如下:
绣斧澄清古范滂,赐环三载镇文昌。
称停政事权衡稳,润饰诗书意味长。
辅世昔闻心匪石,忧民今见鬓成霜。
何时不踏红尘路,闲侍新斋几研傍。
逐句释义:
- 绣斧澄清古范滂(第一联):这里的“绣斧”可能指的是一种雕刻工具,而“澄清”则表示清除、整顿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可能指的是通过整顿政治来澄清社会风气。“古范滂”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范滂曾以清廉著称,被时人誉为“清官”。这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些能够整顿社会风气、清廉自守的官员。
- 赐环三载镇文昌(第二联):这里的“赐环”可能是指皇帝给官员们的赏赐,而“三载”则表示经过了一段时间。“镇文昌”可能是指镇守或管理文化事业的意思。这句可能是在赞扬那些能够长期坚守岗位、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的官员。
- 称停政事权衡稳(第三联):这里的“称停”可能是指停止某些事务或活动,“政事”则泛指各种政务工作。“权衡稳”则表示在处理政务时能够做到公正、稳定。这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些能够公正处理事务、保持稳定发展的官员。
- 润饰诗书意味长(第四联):这里的“润饰”可能是指修饰、美化,而“诗书”则指诗歌和书本知识。“意味长”则表示这些知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些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素质的官员。
- 辅世昔闻心匪石(第五联):这里的“辅世”可能是指在社会中起到辅助作用,“昔闻”则表示以前听说过、知道。“心匪石”可能是指心肠不是石头,表示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的品质。这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些有仁爱之心、愿意帮助他人的官员。
- 忧民今见鬓成霜(第六联):这里的“忧民”可能是指关心民众的疾苦,“今见鬓成霜”则表示现在已经到了头发白了的年龄。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年老体衰的官员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赞赏。
- 何时不踏红尘路(第七联):这里的“红尘路”可能是指繁华的世俗之路,表示身处官场之中。“闲”字在这里可能表示闲暇、无事可做的状态。“侍新斋”则可能是指陪伴新斋中的某位官员或者从事某种公务活动。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清廉官员的赞美,以及对当前官场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不满和对清廉官员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