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清寒恋旧毡,无言桃李不成妍。
柳长渐碍螭头舫,雨重浑迷卵色天。
谁向侯家分赐烛,自依丹井食新泉。
海南上巳才登冢,忍待晴泥扫墓田。

风雨近寒食未已

一榻清寒恋旧毡,无言桃李不成妍。

柳长渐碍螭头舫,雨重浑迷卵色天。

谁向侯家分赐烛,自依丹井食新泉。

海南上巳才登冢,忍待晴泥扫墓田。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张雨所作的《风雨近寒食未已》。诗中通过“一榻清寒恋旧毡”和“无言桃李不成妍”表达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诗中“柳长渐碍螭头舫,雨重浑迷卵色天”巧妙地以柳枝和雨景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

首句“风雨近寒食未已”,直接点明了时节——寒食节临近,而风雨似乎也感受到了节气的转换。这种天气变化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了不少影响,诗人可能正因这样的天气而感到不便。接下来,“一榻清寒恋旧毡”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感受,使用“清寒”来形容,传达出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诗人在寒冷的夜晚,躺在旧毡席上,陷入了深深的怀旧之中。这种怀旧不仅仅局限于过往的记忆,也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留恋和不舍。

第二句“无言桃李不成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桃花与李花本应盛开得绚烂夺目,但诗人却用“不成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落寞和不悦。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失望,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这里的“不言”也暗示了诗人不愿多言的心情,或许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话语难以表达,或是觉得此时的情绪已经足够复杂沉重,无需再增添更多言辞。

第三、四句“柳长渐碍螭头舫,雨重浑迷卵色天”通过具体的景象来加深情感的表达。柳树的长条挡住了船只的行进,大雨让天空变得模糊不清。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不安。雨水的连绵不绝,使得天地间的色彩都变得暗淡无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悲伤和阴霾所笼罩。

后四句转向了诗人的个人生活场景。“谁向侯家分赐烛”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人物或事件,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而“自依丹井食新泉”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宁愿自己享用泉水,也不愿依赖他人的馈赠。这既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结尾两句“海南上巳才登冢,忍待晴泥扫墓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和无奈。上巳节通常与踏青、祭祖等活动相关联,诗人提到了在海南参加上巳节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于完成这一传统活动后的期待。然而,他同时表示,由于连日的雨水,他暂时无法去墓地扫墓。这种无奈和遗憾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条件的无奈妥协。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感情世界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通过对天气、季节变换以及人际关系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考深度,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哲理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