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摧颓如病鹤,羽衣仍复会婆娑。
已裁斑竹将扶老,更剪蟠枝作养和。
骤雨欲来移蚁穴,落花多罢分蜂窠。
裹头多上春官老,不道丘园自一科。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作品,题目为“自笑”。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自笑摧颓如病鹤,羽衣仍复会婆娑。”

“自笑”是自我嘲笑的意思,“摧颓”则形容自己颓废、衰老的状态。“如病鹤”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状态,就像是生病的鹤一样,无力振翅。然而,即使如此,作者还是“羽衣仍复会婆娑”,即仍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就像一只美丽的鹤在空中翩翩起舞。这里的“婆娑”是指轻盈而优雅的动作。

第二句:“已裁斑竹将扶老,更剪蟠枝作养和。”

“斑竹”是一种竹子,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种植的竹子,因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扶老”则意味着支撑着年迈的身体,这可能暗示着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坚持。“养和”则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世俗争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即使在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第三句:“骤雨欲来移蚁穴,落花多罢分蜂窠。”

“骤雨欲来”是指突然来临的大雨即将到来,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生活或心境。“移蚁穴”、“分蜂窠”都是描述自然界中蚂蚁和蜜蜂的行为,蚂蚁搬家是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蜜蜂建巢是为了繁殖后代。这里可能隐喻着作者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努力寻找新的机会和生活的方式。

第四句:“裹头多上春官老,不道丘园自一科。”

“裹头”是指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官场上的遭遇。“春官”是指主管官员的官名。“一科”是指科举考试。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在官场上遭受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为外界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心态,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然世界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