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行人发,春晨去鹢催。
缆侵斜月解,帆向断云开。
度鸟窥诗卷,垂虹映酒杯。
寻源不可尽,奉使几时回。

以下是对《赋得天际舟送兵部张孟功治河》的逐句解释:

  1. 日下行人发:描述了在春天早晨,太阳下山时,行人开始返回。这里的“行”指的是士兵,因为古代行军通常在日落后进行,以避开野兽和强盗的出没。“发”则可能是指出发的意思,或者是比喻为开始行动、启程。整句诗的意思是随着夕阳西下,士兵们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准备回家。这既表达了战争的结束,也暗示了和平与宁静即将到来的期待。

  2. 春晨去鹢催:使用了“去鹢”这个词,它指的是鹢鸟,即鹤类中的丹顶鹤。这里用来形容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象,以及鹤类鸟类的习性。鹤是一种优雅而长寿的生物,常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的志向。“去”字在这里可能意味着离开或出发,而“催”则传达了一种催促的感觉,可能是为了强调时间紧迫或者战事的紧张。整体而言,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对战争结束的感慨,以及对和平时光的珍惜。

  3. 缆侵斜月解:这里的“缆”指的是船锚,而“侵”则表示逐渐进入或靠近。整句诗描述的是船只渐渐停靠在岸边的场景。月亮斜照在船上,使得原本静止的船只似乎开始移动。这可能象征着战争结束后的平静与安宁,或者是对即将到来的自由和解脱的期盼。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于战争结束、生活恢复平静的期望和向往。

  4. 帆向断云开:这里的“帆”指的是船上的帆,而“断云”可能是指天空中分散的云彩。这句诗描绘了船帆迎风展开,穿透云层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或者是对未知旅程的憧憬。通过对云层的穿透,诗人可能在隐喻着突破束缚、迎接自由的勇气和决心。

  5. 度鸟窥诗卷:这里的“度鸟”指的是经过的鸟,而“窥诗卷”则形容鸟儿好奇地观看书本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鸟儿飞过诗人身边,好奇地观看书卷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传播,或者是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和怀念。通过对鸟儿的描绘,诗人可能在表达对知识、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和怀念。

  6. 垂虹映酒杯:这里的“垂虹”指的是横跨江面的桥梁,而“映酒杯”则形容桥影倒映在水中与酒杯相融的景象。这句诗描绘了夜晚降临后,月光洒在江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与酒杯相互辉映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延续,或者是对和平岁月的赞美和留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可能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7. 寻源不可尽:这里的“源”指的是源泉或源头,而“尽”则表示无穷无尽。整句诗表达了对河流源头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象征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寻是无止境的过程。这可能象征着探索和进步的精神,或者是对不断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态度。通过对探索的描写,诗人可能在表达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永不止步的决心和信念。

  8. 奉使几时回:这里的“奉使”指的是奉命出使,而“几时回”则询问何时才能返回。整句诗表达了使者对归期的询问,可能是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离开。这可能象征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或者是对远离家乡、履行职责的无奈。通过对归期的询问,诗人可能在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职责的坚持。

傅若金的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而且在形式上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例如,诗中的意象选择非常巧妙,如“日下行人发”、“春晨去鹢催”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象征意义。同时,整首诗的结构也非常紧凑,语言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