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名花观盛衰,霅钱风景各随时。
灵株本拨无留活,却恨图中误折枝。
注释:
京洛名花:在京城洛阳观赏的名花。
霅钱风景:在湖州安吉县的钱塘江边观赏的风景。
灵株:灵根,即活树,也指活木。
无留:不留下。
却恨图中误折枝:却在画中错把活木当作死木给折断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游览杭州时所见美景及由此引起的联想。诗分三层:前二句写景,点明题旨;后二句写人,抒发感慨。全诗以景起兴,以情结篇,层次清晰,意境优美。
首句开门见山,指出诗人在京城洛阳与杭州所见到的景物不同,从而引出下两句“灵株本拨无留活”的议论。“灵株”指名贵的树木,“无留活”指这棵名贵树木没有死去而仍然活着。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五引《法苑珠林》载:东晋时期,有位僧人慧远法师从庐山东林寺到虎丘山上的虎丘寺讲经说法,途中看见许多大树都枯死了,唯独一棵大柏树仍郁郁葱葱。他感叹地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力故,拔诸苦本,使一切众生离诸苦恼。”后来人们就用“拨无留活”比喻拯救了生命或免于灭亡。
第三句紧承上句,说那棵名贵的树木没有被毁灭,诗人为之庆幸。第四句则转入第二句所说的情景。诗人来到湖州市的安吉县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山村,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但当他仔细一看,发现原来那不是名贵的树木,而是一些枯死的树。他不禁为这些被毁灭的生命感到惋惜,因为那些本来可以活下来的树木现在却已死亡,所以作者才说“却恨图中误折枝”。
此诗以物喻人。诗人通过观赏名贵的树木和枯死的树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