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仇山人,山川莽回互。
十书九不到,木叶岁频暮。
颇闻近移居,并失梦中路。
得无挈妻儿,倒载入山去。

连雨杂书五首

我思仇山人,山川莽回互。

十书九不到,木叶岁频暮。

颇闻近移居,并失梦中路。

得无挈妻儿,倒载入山去。

【注释】

我:诗人自指。仇山人:仇兆鳌是浙江嘉兴南湖区人,故称。仇山村在南湖区。仇兆鳌字季升,晚号仇山村人。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与朱珪、徐骏同主顺天乡试,因反对“罢诗赋取士”,被革职。后来他在家乡著书立说,讲学授徒。仇兆鳌的诗歌多写景抒怀,风格清新淡雅。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

山川莽回互:形容群山连绵,重重叠叠,互相交错,回环起伏。

十书九不到:意思是说,仇兆鳌有十次读书的机会只有九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木叶:树叶。岁频暮:一年又一年地到了秋天。

颇闻:听说。近居:近来居住的地方。

并失:一起失去。梦中路:梦中的路,即梦中的故乡。

得非:难道不是。挈妻儿:带着妻儿。

倒载:把车倒装起来。

【译文】

我思念那仇山村人,青山绿水莽莽苍苍。

十次读书只有九次未到,树上落叶一年年飘落。

听说近来他迁居到新地方,同时失去了梦中的故乡。

莫非他带着妻儿,把车子翻过背载入深山?

【赏析】

此为一首七绝。仇兆鳌是一位读书人,由于对科举制度的反感而辞官归隐,在隐居期间写了这首《连雨杂书五首》。全诗以“我”自述,抒发了作者对仇山村人的敬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失意后的无奈和愤懑。全诗构思新颖,语言平易,意境优美,富有真情实感,堪称佳作。

首句点出“仇山人”,说明下文都是写这位山村人的。仇兆鳌是浙江嘉兴南湖区人,故称。仇山村在南湖区。仇兆鳌字季升,晚号仇山村人。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与朱珪、徐骏同主顺天乡试,因反对“罢诗赋取士”,被革职。后来他在家乡著书立说,讲学授徒。仇兆鳌的诗歌多写景抒怀,风格清新淡雅。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

一二句写诗人对仇山村人的崇敬之情。仇山村人,自然是指仇兆鳌。诗人首先用一个“山人”来称呼仇兆鳌,既表明了自己对他的敬重,又表明了自己的谦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仇兆鳌的山水之间,莽莽苍苍,重重叠叠,像无数的山峰相互交错,起伏回环,非常雄伟壮观。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仇山村人所处的环境描绘得如诗如画,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他的生活环境之美。

三四句写诗人对仇山村人读书的感慨。仇山人的读书生活并不顺利,他虽然有很多机会读书,但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的“十书九不到”指的是仇山村人多次读书,却总是未能获得成功。诗人对此深感惋惜,因为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然而,他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默默忍受着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仇山村人每次读书都感到十分困难,好像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境界,树上的叶子一年又一年地飘落下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五六句写仇山村人的生活状态。诗人听说仇山村人在最近搬到了一个新地方居住,同时也失去了梦中的故乡。这里所说的“梦中的故乡”可以理解为仇山村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或者曾经居住过的家园。诗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感到惊讶和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仇山村人会放弃自己熟悉的环境而选择一个新的地方居住。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仇山村人的关心和牵挂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知道仇山村人是否真的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才搬到新地方去,还是他已经厌倦了过去的生活而想要离开。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仇山村人的猜测和担忧。诗人认为仇山村人之所以带妻儿搬家可能是为了避开官场上的是非之地,也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但是,诗人仍然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仇山村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诗人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和推测,表达了自己对仇山村人的关切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或许仇山村人真的是为了逃避官场上的争斗而带着妻儿离开的;或者他已经找到了更高的理想境界而准备投身其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仇山村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在新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这首诗通过对仇山村人的刻画和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仇山村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的品格和气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仇山村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