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色沧海澨,弥年窘将迎。
属兹九日至,缅爱龙山名。
欣然得胜践,况乃群彦并。
碧萝引幽策,凉泉度飞觥。
志适形可忘,神舒体逾轻。
鄙劣竟何取,腼颜结华缨。
登高谢能赋,徇禄惭归耕。
幸此农事休,万宝咸告成。
庶竭一饷乐,持用夸升平。
月出众山静,天空夕云惊。
先民贵无荒,简书今有程。
怅焉难久留,振袂松风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龙山九日》。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龙山度过的重阳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鬓色沧海澨,弥年窘将迎。
注释:我的鬓发像大海一样深,岁月已久,我正面临着困境。
赏析:这里用“鬓色沧海澨”来形容自己的头发颜色深沉,就像大海一样。同时,“弥年窘迫将迎”也暗示了作者可能正处于人生低谷,面临着困境。
- 属兹九日至,缅爱龙山名。
注释:正好在这九日之至,仰慕龙山的名声。
赏析:这里的“缅爱龙山名”表明作者对龙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期待能够在那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 欣然得胜践,况乃群彦并。
注释:高兴地得到胜利的机会,何况还有众多才俊同行。
赏析: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他不仅得到了胜利的机会,而且还得到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人的陪伴。这种情景使得他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
- 碧萝引幽策,凉泉度飞觥。
注释:碧绿的藤蔓引着幽静的小径,清凉的泉水流过酒杯。
赏析:这里的“碧萝引幽策”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而“凉泉度飞觥”则形容了凉爽的泉水流淌的声音。这些细节都为诗歌增添了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氛围。
- 志适形可忘,神舒体逾轻。
注释:心意舒畅,形体可以忘却,精神更加轻松自如。
赏析:这里的“志适形可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他感到自己的心情舒畅,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压力。而“神舒体逾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觉,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轻松自在的状态。
- 鄙劣竟何取,腼颜结华缨。
注释:平庸鄙陋又有何值得追求,羞涩地戴上华丽的冠带。
赏析:这里的“鄙劣竟何取”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自己并不出众或者不够优秀,因此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东西。而“羞颜结华缨”则表达了他的谦逊和低调,不愿意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 登高谢能赋,徇禄惭归耕。
注释:登上高处感谢能赋诗,贪图官位惭愧回归耕作。
赏析:这里的“登高谢能赋”意味着作者在享受节日的美景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仕途和命运。他感谢自己能够得到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同时也感到愧疚和不安。而“徇禄惭归耕”则表示他贪图官位而放弃了农耕生活,对此感到惭愧和懊悔。
- 幸此农事休,万宝咸告成。
注释:幸运的是农事停止,各种宝物全部完成。
赏析:这里的“幸此农事休”意味着作者对于农事的结束感到庆幸和满足。他结束了繁重的农活儿,能够休息一下放松自己。而“万宝咸告成”则表示所有的宝物都已经完成了,这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 庶竭一饷乐,持用夸升平。
注释:希望短暂的快乐时光能让我们骄傲自豪,持用它夸耀天下太平无事。
赏析:这里的“庶竭一饷乐”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在短暂的快乐时光中得到满足和享受。而“持用夸升平”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充满信心和自豪感。
- 月出众山静,天空夕云惊。
注释:月亮从众山中升起,天空里傍晚的云彩让人心惊。
赏析:这里的“月出众山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月亮从众山中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平和与安详的感觉。而“天空夕云惊”则描述了傍晚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的景象,给人带来了惊喜和惊奇的感觉。
- 先民贵无荒,简书今有程。
注释:先民重视不荒废事业的精神,现在有了规章制度。
赏析:这里的“先民贵无荒”强调了先人对于事业和精神的重视。他们认为不应该浪费时间或者放弃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简书今有程”则表示现在已经有了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这既体现了古代文明的智慧和经验,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怅焉难久留,振袂松风生。
注释:心中充满了惆怅,难以长久停留,振袖拂动松涛声。
赏析:这里的“怅焉难久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他无法长久地停留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因为内心充满了惆怅和无奈。而“振袂松风生”则描绘了一幅大自然景象,当作者振袖拂动松树时,松涛声也随之而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