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剪水一尺馀,照见亭亭两松影。
玉堂学士自写真,令我悽然发深省。
耸壑昂霄五十年,健笔如锥有锋颖。
苍髯磔怒知谁嗔,老节犹将见奇挺。
直干斜分水墨痕,樛枝乱结风霜顶。
龙鸾已化毛骨残,雷雨欲来崖谷暝。
兔丝悬蔓待茯苓,回首馀光惜俄顷。
会稽公子多苦心,收拾新诗题小景。

韩伯清所藏子昂双松便面

这是一幅画,描绘了两位高大的松树,一位是正面,另一位是侧面。画中的树木高大而挺拔,枝叶繁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树木的姿态各异,有的挺直向上,有的弯曲向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译文:

韩伯清收藏的子昂(李白)的《双松图》

一把快刀在水面上裁剪出一尺多宽的空间,照见两位高耸入云的松树。

玉堂学士自己绘制的真迹,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五十年矗立山间,笔锋锐利如锥,锋芒毕露。

苍老的胡须像被激怒一样,不知是谁在生气。

坚韧的枝条交错纵横,墨色淋漓,如同风霜之巅。

龙和鸾已经化为残存的毛发和骨骼,雷雨即将来临,山崖之间昏暗不明。

兔丝般的蔓藤缠绕在树枝上,等待着茯苓的生长,仿佛在等待什么。回头望去,那余光短暂而珍贵。

会稽公子(李白)用心良苦,精心挑选新诗,题写在这幅小景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画作的诗。诗人韩伯清收藏了子昂(李白)的双松图,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画中两位高大挺拔的松树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并刀剪水一尺馀”描绘了一幅画面:一把快刀在水面上裁剪出一尺多宽的空间,照见两位高耸入云的松树。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

“照见亭亭两松影”进一步描绘了两位松树的形象。这里的“亭亭”形容它们挺拔、优雅的姿态,而“两松影”则暗示了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美态。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画家对光影处理的巧妙运用,使得松树更加生动立体。

接下来的诗句中,“玉堂学士自写真”表明这幅画作是画家自己绘制的,而不是他人之作。这里的“玉堂学士”可能指的是李白自己或者与李白有深厚交情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画家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述了松树五十年来屹立不倒的精神风貌:“耸壑昂霄五十年,健笔如锥有锋颖。”这里的“耸壑昂霄”形容松树高耸入云、傲然挺立的姿态,而“健笔如锥有锋颖”则赞美了画家用笔如锥、锋芒毕露的艺术风格。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不屈,又赞扬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苍髯磔怒知谁嗔”一句中,诗人以“瞋”字来形容松树的胡须,暗示了它威严、愤怒的一面。这种描述不仅赋予了松树以生命感,更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老节犹将见奇挺”一句则是对松树生命力的一种肯定。尽管历经风雨沧桑,但它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凡的风采,让人赞叹不已。

尾联回到作品本身:“直干斜分水墨痕,樛枝乱结风霜顶。龙鸾已化毛骨残,雷雨欲来崖谷暝。”这里,诗人通过对画作的细节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画中松树的独特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松树的描绘,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松树的坚韧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