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离,百里奚,西戎已伯君当归。
人生莫忘贫贱知,至今令人思扊扅。

【注释】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的大臣,姓百里名奚,字井伯。

西戎:指西方的少数民族。伯:首领。

君当归:国君应回来,即虞君回国。

人生莫忘贫贱知:人生在世,切莫忘却贫贱时的知遇之恩啊。

扊扅(jiàn jū):一种木工刨子。比喻被遗弃的人或事。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借百里奚归国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和感慨。全诗四句,以议论为主,用典贴切自然,意旨含蓄深沉。

第一句“远别离”,起笔突兀,点明题旨。“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人,曾帮助晋献公灭掉虢国、虞国,为晋所囚。秦穆公任他为相,并把他的妻妾送给晋国。后来晋人将他的妻妾送回秦国,他感慨地说:“我哪里比得上我的虞君呢?他真是贤明呀!”于是辞别秦穆公,带着妻子返回了家乡。这里用百里奚的故事,来说明自己归隐的原因。

第二句“西戎已伯君当归。”意思是说百里奚虽然做了西戎的霸主,但他还是虞君的臣属。“西戎”指西方少数民族,“伯”是首领,这里指百里奚。这几句是说百里奚虽然成了西戎的首领,但仍然忠于虞君。

第三句“人生莫忘贫贱知”,是说人生在世,切莫忘记贫贱时的知遇之恩。“莫忘”,是不要忘记的意思;“穷贱知”,指贫困而尊贵的知友。这里用百里奚的典故,表明诗人对于知己知彼、生死与共的友谊的珍视。

最后一句“至今令人思扊扅”,意思是直到现在,人们还怀念着百里奚这位被弃置不用的贤人。“扊扅”,木工刨。这里比喻被遗弃的人或事。这几句是总结前两句的意思,指出百里奚虽遭弃置,但他的精神品质却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详,但据《史记》记载,虞君死后,百里奚回到虞地隐居,秦穆公听说后派人招请他,他坚决不从。秦穆公又派使者给他送去了车马和珠宝等财物,他还是不受。终于,百里奚在虞地去世。所以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百里奚去世后所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