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泛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注释:
-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 物怪匿岩穴,
- 黑波泛高树,木叶走崩石。
-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记梦诗,诗人通过梦中游历衡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慨和向往。
-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 这两句描绘了梦中行走在衡山之间的景象,千仞高的山峰穿越苍茫的石壁,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
-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 诗人仰望着崇高的神明,感受着深邃而广阔无垠的境界,让人不禁产生无限遐想。
-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 这是诗人梦见云雨凝聚在一起,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出来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感觉。
-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 描述了云雨之间的动态变化,它们时而盘旋,时而奔腾,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 “物怪匿岩穴, ”
- 诗人梦见一些奇异的事物隐藏在岩石洞穴之中,增添了梦境的神秘色彩。
- “黑波泛高树,木叶走崩石。”
- 黑色的波涛拍打着高大的树木,使得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给人一种凄美而悲壮的感觉。
-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 诗人梦见自己登上了高高的空中,俯瞰着龙的踪迹,感受到了生命的奥妙和神奇。
-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 诗人俯瞰着九州大地,看到了生机勃勃的草木和它们散发出的光芒,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 梦境中,诗人置身于风雨之外,手中拿着白色的纸张,仿佛在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
-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 诗人挥动着手中的笔,画出了一幅充满动感和情感的画面,笔墨更加深沉有力。
-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 诗人将完成的画作展示给坐在一起的人看,大家都觉得这幅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精妙之处。
-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 诗人在观看这幅画的过程中,陷入了沉思,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和叹息。
-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 由于这幅画太令人陶醉,诗人决定乘坐肩舆(轿子)外出散心,希望能暂时忘记这个梦境。
-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 这里诗人使用了“大术”一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白鹤代表着吉祥和长寿,跟随几位客人一同出现,寓意着吉祥如意和长寿安康。
-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 诗人经过一条幽静的山谷,来到了一座青松旁。这里的景色宁静而美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 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远方的水面,只见两个美景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 诗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与客人一起品茗赏花。芳草覆盖着臀部和膝盖,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和谐、享受美好生活的情怀。
-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 忽然听到一阵钟声,诗人顿时从梦境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的生活。这暗示了梦境中的虚幻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之间的反差,以及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