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虽死魄朔初逢,冰正坚凝腊未终。
结就茅茨为佛事,削成基址自神工。
生明冉冉光凝望,解冻深深绿浸空。
客至不妨闲打坐,入窗面面响宗风。
【注释】:
圆融庵:位于今四川省彭州市。圆融,即佛家所谓“圆融”的意境,意指事事圆满、和谐无缺,这里指佛寺建筑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月虽死魄朔初逢,冰正坚凝腊未终:月虽已到尽头,但朔(农历每月初一的前一天)日仍能见到;冰正在结冻,但到了腊月还没有完。“死魄”指月半,是农历每月初三。“朔初逢”,即朔日初逢。“坚凝”,形容冰非常坚固。“腊”指农历十二月。“腊未终”,即腊月未尽。
结就茅茨为佛事,削成基址自神工:将茅草扎成屋顶,就是为佛事做的,用石头垒成的地基,是神工鬼斧般的杰作。“茅茨”,指茅屋,这里指建在山间的茅屋。“削成”,指用人工雕刻而成。“基址”,指寺庙的地基。“神工”,指神匠之妙手。
生明冉冉光凝望,解冻深深绿浸空:阳光从云缝中透出,冉冉升起;大地回暖,冰雪融化,绿色浸染着整个天空。“生明”,指太阳出来后,天渐渐亮起来。“冉冉”,慢慢的样子。“光凝望”,指阳光照射下,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解冻”,指土地变暖,水开始融化。“深绿”,指绿色很深,颜色浓重。“浸空”,指绿色浸染了天空。
客至不妨闲打坐,入窗面面响宗风:有客人来了,可以在这里打坐,不必着急做其他事情;窗户敞开,外面的声音传到室内,就像禅宗讲学时所强调的“面面相照”。“客至”,指有客人来。“无妨”,没有妨碍的意思。“打坐”,指修行。“入窗面面响”,指外面的声音传到窗内,声音不断,如同禅宗讲学时所强调的“面面相照”。《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入其室,即闻其声,如从大雷音中来。”这是禅宗的一种说法,认为禅宗讲学时所强调的“面面相照”,就是从外界传来的声音传入室内。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圆融庵的自然风光和禅林生活。首两句写圆融庵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前一句写月亮已经落下,朔日刚过,但山顶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后一句写寒气逼人,腊月还未结束,但大地已经回暖,冰雪融化。第二句点题,说明作者要写的是圆融庵。第三句写寺庙的建筑特点和结构。第四句写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最后两句描写禅林的生活。前一句写寺庙里的人悠闲自在地坐着打坐;后一句写外面的声音透过窗户传进屋内,如同禅宗讲学时所强调的“面面相照”。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对仗工整,意境清远,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