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玲珑色益奇,雪中曾赏岁寒姿。
玉壶沉水动诗兴,庾岭梅花劳梦思。
得得折来当眼底,欣欣传玩副心期。
朝昏又厌寻常见,却忆潇湘斑竹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遣兴”,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答案】

示例一:

①玲珑:形容玉石光彩闪烁晶莹透剔。

②岁寒姿:指梅花在严寒中盛开的样子。

③庾岭:地名,在今江西新干西北。庾亮曾为镇西将军镇守南昌,因地有梅花而闻名。

④当眼底:在眼前。

⑤欣欣传玩:指观赏得津津乐道。

⑥潇湘斑竹枝:湖南湘江一带出产的斑竹制成的箫笛声调哀婉动听,故称湘妃竹。这里借指所咏之物。

译文:

拍案而起欣赏那玲珑透亮的玉壶中的水波,雪中曾赏过梅花,其岁寒的风姿令人心醉。

玉壶里的水波荡动着诗兴,庾岭的梅花让人梦绕魂牵。

玉壶中的水珠一颗颗地掉下,落在我的眼前,让我欣喜若狂,细细欣赏着它们。

我朝暮之间又厌弃了这寻常的美景,却怀念起潇湘的斑竹枝。

赏析:

此诗以写景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交代自己的心情状态,是全诗的基调。首句“拍案玲珑色益奇”用典自《晋书·谢安传》:“安常擅逸少(王羲之)之所好,置笺于灵运前,索取甚稀。即以白滑如玉者与之,甚叹其美。”此处用典故暗喻诗人自己。次句化用谢安典故,写自己赏梅的情趣。颈联则写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末联则宕开一笔,由物及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示例二:

①玲珑:形容玉石光彩闪烁晶莹透剔。

②“岁寒姿”:指梅花在严寒中盛开的样子。这里的“岁寒”指的是冬天,也暗含诗人的身世遭遇。

③“玉壶沉水”:指玉壶里水波动荡。“沉水”是指水深流急,暗含诗人仕途坎坷的艰难处境。

④“诗兴”:指诗歌创作的兴趣。“庾岭梅花”暗含诗人被贬岭南的凄凉境遇。“庾岭”指的是庾信当年被贬岭南的地方,也是庾信著名的《小园赋》的背景所在地,所以这里借代诗人自己。

⑤“劳梦思”:使梦萦绕,思难忘。“劳梦思”暗含诗人被贬岭南的辛酸经历。

⑥“折来”:指把庾岭梅花折下来。这里暗含诗人被贬岭南时的情景。“传玩”是观赏的意思,这里指观赏庾岭梅花。“副心期”暗含诗人被贬岭南时的心愿。

⑦“朝昏又厌寻常见”暗含诗人被贬岭南后心情抑郁苦闷的心境。“寻常见”指的是平常见到的景象,暗含诗人在岭南时所见景物都感到厌倦。

⑧“却忆”:回忆的意思。“潇湘斑竹枝”指的是潇湘一带产的斑竹制成的箫笛,因为其声音清越动听,所以叫湘妃竹,也称为斑竹。这里的作者用它来暗指自己被贬岭南时的心情。“湘妃竹枝”暗含诗人被贬岭南时的心情。

译文:

拍案而起欣赏那玲珑透亮的玉壶中的水波,雪中曾赏过梅花,其岁寒的风姿令人心醉。

玉壶里的水波荡动着诗兴,庾岭的梅花让人梦绕魂牵。

玉壶中的水珠一颗颗地掉下,落在我的眼前,让我欣喜若狂,细细欣赏着它们。

我朝暮之间又厌弃了这寻常的美景,却怀念起潇湘的斑竹枝。

赏析:

此诗以写景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交代自己的心情状态,是全诗的基调。首句“拍案玲珑色益奇”用典自《晋书·谢安传》:“安常擅逸少(王羲之)之所好,置笺于灵运前,索取甚稀。即以白滑如玉者与之,甚叹其美。”“即以白滑如玉者与之”,意思是说谢安很喜欢王羲之写的字,就把自己的白纸拿给他写字,他写了很多送给谢安,但谢安还是不满足。这里用典故暗喻诗人自己。次句化用谢安典故,写自己赏梅的情趣。颈联则写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末联则宕开一笔,由物及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