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般溪溪上州,一朝沧海忽横流。
黍离麦秀悲歌里,华发归来万事休。

【注释】

壬辰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安禄山攻陷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在灵武即位。

般溪: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南。

沧海横流:比喻变乱。

黍离:《诗经·国风·王风》中的一首诗,写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后,其子姬满逃亡到洛邑,看到旧都的禾苗长得又高又密,却不知是昔日的故都。后来,周朝灭亡,百姓离散,诗人作此诗以哀悼亡国之痛,“黍离”就是黍稷,这里借指故都。

麦秀:《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写周幽王被杀前,太子宜臼从镐京逃难到棠地,看见麦子长得很茂盛,而不知道这是昔日的都邑镐京,后来镐京果然被犬戎所灭,这首诗表达了对故都的怀念之情。

悲歌:悲凉的歌曲。

华发:花白的头发,形容年纪已大。

休:止、罢。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首句起得十分有力,开门见山地点出了题面“门帖子”。这“十二道门帖子”是唐代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凭证,相当于今天的护照、通行证之类。这种帖子上要书写臣下的身份,如官职、姓名、封邑等;同时还要有御书、官号、印信,并加盖皇帝的印章。这些内容,都要一一写在帖子上,作为出入朝廷的凭证。

第二句“生长般溪溪上州,一朝沧海忽横流”,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从河北进入江淮,一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弄得人民家破人亡,田园荒芜。“般溪”即南阳城北的水名。这句诗意思是说:我从生我养我的般溪郡来到京城长安做官,没想到安禄山突然横渡黄河攻陷洛阳,使我身陷敌手。

第三句“黍离麦秀悲歌里,华发归来万事休”。写的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结束的喜悦。“黍离”和“麦秀”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国家沦亡的典故。《诗经·王风·黍离》:“彼方之中,既干既韧,既景乃冈。”孔颖达疏:“周室东迁以后,遗民思归不得,故黍离之为物,犹有‘行迈靡靡’之声也。”《诗经·小雅·北山》:“麦秀渐渐,雉飞戾天。”《毛传》:“雉,野鸡也。麦秀,麦穗秀出也。雉犹野鸡。麦秀,犹谷穗秀也。渐者,进貌。厉者,急貌。夫麦秀之时,谷穗将熟,雉鸟集于其上,犹人之将去乡就仕,父母妻子望其还也。”这里以“黍离”和“麦秀”来比喻故都洛阳和沦陷区的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胜利的欣喜。

最后一句“华发归来万事休”,写的是诗人自己回到故乡后的心情。“华发归来”指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回到了家乡。“万事休”指的是一切烦忧烦恼都放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我头发已经花白了,回到故乡了,一切都结束了。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开头二句叙事,中间二句抒情,结尾二句点题。叙事、抒情、点题三者紧密结合,层次井然。特别是“一朝沧海忽横流”一句,写得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