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馆庇身惭废学,官仓供米竟无功。
授田傥复先王制,从此归耕𤱶亩中。

【注】壬辰年门帖子:即《壬辰日题门帖》。

儒馆庇身惭废学,官仓供米竟无功。

儒馆:指书院、讲舍等。庇身:庇护自身。惭愧自己因读书而致仕归隐。废学:放弃学业。

官仓: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供米:指供给粮米。竟:竟然。无功:没有功劳。

授田:授受土地,指分授土地给百姓。先王:指古代圣明君主。

从此:从这个开始。𤱶(xié):耕牛,泛指耕具。亩中:田地中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作于淳熙二年(1175年)。淳熙二年,孝宗去世,光宗继位,由赵汝愚、韩侂胄执政。在赵汝愚任相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罢免了朱熹等人主持的国子监,将他们编撰的大学、中庸两书改为“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使朱熹的学说成为官方哲学。陈造对此表示不满,因此写下了这首《壬辰日题门帖》。

诗的开头两句“儒馆庇身惭废学,官仓供米竟无功”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问和官场生活的反思与感慨。作者认为,自己在书院里接受儒学教育,本应该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但最终却因为辞官归隐而失去了这份机会。而在官场上供职,原本应该是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但是到头来却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经历的遗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功利性。

“授田傥复先王制,从此归耕𤱶亩中”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他认为,如果国家能够恢复先王时期的制度,让农民们重新获得土地,那么自己就可以安心归隐,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𤱶亩中”指的是田地中间,即农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