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曾读平徐颂,光射磨厓百尺长。
秦府有时容魏徵,韩仇何日报张良。
青草瘴深鸢跕海,碧梧春老凤鸣阳。
扬雄识字知何用,只合终身白发郎。
以下是《寄苏昌龄》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应的赏析:
诗句翻译:雄文曾读平徐颂,光射磨厓百尺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苏昌龄过去阅读过雄文的赞赏,雄文可能指的是某种重要的文献或经典著作。
译文:曾经读过的雄文,如阳光般照耀着高耸入云的山脉。
关键词注释:雄文,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文章、书籍等;平徐颂,一种古代的颂歌形式,用以歌颂英雄人物或重要事件。
背景介绍:杨维桢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苏昌龄过去阅读过的重要文献(可能是雄文)的高度评价,这些文献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照耀人心,提升志向和才能。
赏析:此句通过“雄文曾读”和“光射磨厓百尺长”,形象地展现了苏昌龄的学识渊博和卓越才华,如同光芒能照亮高山一样,其学问与见识也足以影响深远。
诗句翻译:秦府有时容魏徵,韩仇何日报张良。
“秦府”在这里指代的是某个显赫的政治中心或机构,而“魏徵”则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谏臣,以其直言进谏著称;“韩仇”则是指战国时期韩国的复仇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成为报仇雪恨的典故。
译文:有时在秦王府中可以容纳魏徵这样的贤臣,而韩仇报仇的故事也能启示人们如何报效国家。
关键词注释:有时,表示偶尔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容,包容、容纳的意思;魏徵,即魏征,唐朝时期的名臣,以直谏皇帝著称。
背景介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环境的观察和理解。一方面,他赞扬了在重要政治机构(如秦府)中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了通过历史故事(韩仇报仇)来激励人们为国家服务的重要性。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传达了一种政治理想,即政治环境应容纳不同的意见和人才,同时也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历史中的英雄行为来激励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
杨维桢的《寄苏昌龄》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深入探讨了政治哲学和个人抱负。这首诗不仅是对苏昌龄过去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未来潜力的期待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