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厥戮赵仆,不以私害公。
后人援此义,往往为逄蒙。
曲逆不背本,事主可移忠。
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容。
诗句原文
韩厥戮赵仆,不以私害公。后人援此义,往往为逄蒙。曲逆不背本,事主可移忠。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容。
赏析:
韩厥(?-前489年),姬姓,韩国人,名厥,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左传·文公六年》中提到韩厥是赵盾的家臣,后来成为晋国的上卿。他以勇敢和忠诚著称。在《览古四十二首》中,韩厥被赞誉为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物。
“韩厥戮赵仆”这句话出自《左传·文公六年》,描述的是韩厥在战争中杀死了赵盾的一个仆人。这个行为在当时是非常罕见和勇敢的。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贵族之间互相杀害对方的仆人是不被允许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然而,韩厥却选择了遵守法律,而不是出于私人恩怨。这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和敬佩。
“后人援此义,往往为逄蒙。”这句话反映了后世对于正义行为的赞扬。逄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他曾经因为嫉妒而杀害了自己的朋友。这个故事在后世被用来说明正义与邪恶的区别,以及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韩厥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个人私欲的正义行为,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
“曲逆不背本,事主可移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忠于职守、坚守原则的精神。曲逆指的是韩厥,他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主人,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忠诚。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容。”这句话是对刘玄德的赞誉。刘玄德是指东汉末年的刘备,他曾在乱世中崛起,带领蜀汉国抵抗外敌。他的事迹被传颂至今,被视为英勇和智慧的象征。这句话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韩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所秉持的公正和客观的原则。
这首诗通过赞美韩厥的正直行为,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韩厥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德和勇气,也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的追求和维护。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传达了对于公正、忠诚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要坚持原则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