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张高宴,台下阅犀兵。
高台三百里,不见越王城。

【注释】

吴王张高宴:三国时,孙权在金陵(今南京)建有“吴王宫”,又称“台城”。这里泛指建康城中。

台下阅犀兵:台下陈列着犀牛皮盾牌和锋利的长矛。

高台三百里:高台上可望见远处的越州(今浙江绍兴)。

不见越王城:越州的城墙已看不见了。

【译文】

吴王张高宴,台下陈列着犀牛皮盾牌和锋利的长矛。

高台上可看见远处的越州城,但越州城的城墙已看不见了。

【赏析】

此诗写于建安四年(203年),诗人从建康出发,经秣陵关、当涂、乌程(今安徽东至县)、安吉(在今浙江安吉县北),溯钱塘江入海,过丹阳(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县),抵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又溯江而上,过新定县,到会稽山脚下。途中所经过的地方多是孙权曾筑台练兵之地。诗人由这些地方想到历史上吴、越的争霸,感慨万分,写下这首诗。

前二句写台城之高,并暗示吴王张宴之盛,以及台城下陈列的兵器之锐。后两句写登高望越州,而越州之城已不可复见。“不见”二字,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也暗含了作者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慨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