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酒,呼酒来。尚方肉食有腊毒,天赐我酒寿君金屈卮。
君不见汉家中郎丝,廷毁丞相斥,嬖儿吴中脱死归。
阿种者,劝以日饮毋苛斗鸡走狗嘻,不则利剑刺君君莫支。
于乎十七客,肩相随,掊生日者弗能知,阿种真好儿。
注释:
补日饮毋苛辞:每天饮酒不要过度,不要强迫别人。
呼酒来:叫酒来。
尚方肉食有腊毒:皇宫里的厨师做的肉有毒(比喻朝廷中的权臣)。
天赐我酒寿君金屈卮:上天赐给我美酒,让我用这酒杯敬你长寿。
汉家中郎丝:汉朝宫中的宦官。
廷毁丞相斥:宫廷里诋毁丞相。
嬖儿吴中脱死归:宠爱的人从江南逃回来。
阿种者,劝以日饮毋苛斗鸡走狗嘻,不则利剑刺君君莫支:那个叫阿种的人,劝我每天喝酒不要过度,不要强迫别人斗鸡走狗,如果不这样,就用利剑刺我,我可受不了。
于乎十七客,肩相随,掊生日者弗能知,阿种真好儿:真是可怜啊,有十七个客人,他们相互支持着,那些只知道享乐的人,根本不知道阿种是个好孩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诗,作者通过描绘宫廷中的生活,讽刺了那些只知道享乐、不知廉耻的人。全诗以饮酒为题,但并非单纯地描写饮酒,而是通过饮酒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首句“补日饮毋苛辞”,意为每天饮酒不要过度,不要强迫别人。这是对饮酒的一种节制要求,也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在宫廷中,饮酒是一种奢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那些权贵来说,饮酒更是他们炫耀权势的手段。因此,诗人在这里提出了饮酒的节制要求,既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风气,也是为了提醒那些权贵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诗人以“呼酒来”三字起兴,将饮酒的主题推向深入。这里的“呼酒”可以理解为呼唤美酒,也可以理解为呼唤朋友或知己。无论是哪种理解,都与饮酒有关。而“来”字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和盼望的情绪。
诗人描述了宫廷里的权贵们如何利用职权来谋取私利。他们通过赏赐食物、美酒等手段来讨好皇帝,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严重的。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揭露和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谴责。
诗人转向了宫廷之外的世界。他指出,那些被宠幸的人从江南逃回来后,他们的待遇却很好,而那些只知道享乐的人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不同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紧接着,诗人又提到了那些被阿种劝止的人。他们被阿种劝说要每天喝酒不要过度,不要强迫别人斗鸡走狗。这些行为被认为是有害无益的。然而,如果这些人不这样做,就会面临被利剑刺杀的危险。这种极端的惩罚方式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和担忧。
诗人以“于乎十七客,肩相随,掊岁生日者弗能知,阿种真好儿”一句收尾。这里提到了十七个客人,他们相互支持着,一起庆祝生日。然而,这些客人并不了解阿种的好意,只是一味地追求享乐和享受。这种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阿种的赞美和推崇。
整首诗通过饮酒这一主题,展现了宫廷内外的各种人物和事件,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让我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