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州道人郑崆峒,自言得道金公之棘栗蓬。归来因号混沦子,不识盘皇破壳之雌雄。
有物先天鼻天祖,一画天作公,再画地作母,浑沦一破不可补。
羿妻合得七宝丸,岁费斧斤三万户。道人浑沦人弗知,窃笑李下华㒹儿。
有时中天弄金月,散作万水圆琉璃。浑天圜,太极圈,曰器曰道何纷然。
而况投阁子,五千重草玄。于乎浑沦子,尔之生兮曷以始,尔之死兮曷以止。
九九八十一曼纪,浑沦不生亦不死。

《崆峒子浑沦歌》是一首描绘道人郑崆峒的诗歌,通过其经历表达了对道家哲学和宇宙观的理解。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释义
  1. “贞州道人郑崆峒,自言得道金公之棘栗蓬。”:郑崆峒自称从一位名为金公的人那里得到修炼之地——棘栗蓬。此处棘栗蓬象征着道教的修行场所,金公则是传授技艺的导师。
  2. “归来因号混沦子,不识盘皇破壳之雌雄。”:郑崆峒回到故乡后,自称为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即所谓的“混沦子”。这表达了他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解,认为道是无所不在且不可分割的。
  3. “有物先天鼻天祖,一画天作公,再画地作母,浑沦一破不可补。”:描述了一幅由天地构成的图景,天公和地母共同创造了宇宙万物。这里的“浑沦一破不可补”意味着宇宙万物相互依存,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整体。
  4. “羿妻合得七宝丸,岁费斧斤三万户。”:用羿射日的故事来比喻修炼过程中的艰难与牺牲。七宝丸代表珍贵的修炼资源,而箭矢则象征挑战与考验。
  5. “道人浑沦人弗知,窃笑李下华㒹儿。”:表达了对普通百姓无知于深奥道法的讽刺。同时,“窃笑”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俗轻浮态度的不屑。
  • 诗句赏析
  1. 宇宙观: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强调了天、地、人的和谐共生关系。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道法自然”,即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无需人为强加或破坏。
  2. 人生态度:通过对“混沦子”的刻画,诗人传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种观念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保持平静和超然的态度。
  3. 人与自然:诗中多次提及自然环境和宇宙的和谐,如“有时中天弄金月,散作万水圆琉璃”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丽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宇宙秩序的敬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思。

《崆峒子浑沦歌》不仅是一首描述道士修行过程的诗歌,更是一部哲学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即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提供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