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李,继忠襄。京兆李,王咸阳。唇齿相依势相望,搆谗煽虚撼金床。
王纲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关中伐太原。
大丞相,偏将军,士马百万蹂燕云。国已墟,关来从。
尉之陀,窦之融。

我们将这首诗的每个诗句逐一翻译为现代汉语:

  1. “太原李,继忠襄。京兆李,王咸阳” - 这里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即李克用(太原人,被尊称为“晋王”)和李存勖(京兆人,后来称唐庄宗)。
  2. “唇齿相依势相望,搆谗煽虚撼金床” - 这句话描绘了李克用与李存勖之间紧密的关系,如同嘴唇和牙齿一样不可分割,他们相互依赖,但当有人造谣中伤时,却能动摇彼此的立场。
  3. “王纲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 - 这句话批评了当时的皇帝不重视国家纲纪,也不顾及君主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导致盟友之间也缺乏支持。
  4. “徵兵关中伐太原” - 表示唐朝在征召军队,准备攻打位于太原的李克用。
  5. “大丞相,偏将军,士马百万蹂燕云” - 这里提到李克用的两位官职:大丞相和偏将军。描述了他拥有强大的兵力,数量达到一百万。
  6. “国已墟,关来从” - 表明唐朝的国力已经衰败,而李克用则趁机入侵唐朝的边境地区。
  7. “尉之陀,窦之融” - 这是指李存勖手下的两位将领,尉迟敬德和段志玄。他们的忠诚和勇敢使得李存勖能够继续领导唐朝。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唐朝时期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的诗。诗中的”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一圣徵启”指的是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后,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而创作的乐曲。整首诗通过描绘李克用和李存勖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其他势力之间的冲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斗争的激烈。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众苦难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深刻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