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将雏虽两雌,麦田青青四月时。雉子班班上毛衣。
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吁嗟尔为囮误,又忍为我媒。
我今谢尔死,岂忍须臾迟。两雉死同归,琴声鼓之为嗟咨。
英英鹴雌儿,百鸟不敢欺,只如燕燕傍人飞。

诗句释义与译文雉子班:指雄雉(即野鸡)的幼崽。

雉子将雏虽两雌:虽然有雄雉和雌雉共同抚养小雉,

麦田青青四月时:在春末夏初,麦田翠绿。

雉子班班上毛衣:雄雉正在为小雉织制毛衣保暖。

网罗一相失:捕鸟网意外地捕捉到小雉。

误为囮所危:误以为是危险之物而加以伤害。

吁嗟尔为囮误:感叹你被误会为危险的东西。

又忍为我媒:又不忍心让你成为我手中的猎物。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图景。诗中通过对比雄雉对小雉的保护、误捕事件的发生以及最终的和解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微妙的关系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雉子班”开篇点题,明确指出了主体对象——雄雉。雄雉在春末夏初时节,开始为小雉织制毛衣,象征着保护与关爱。然而,“网罗一相失”揭示了偶然性中的悲剧,捕鸟网意外地捕捉到了小雉,这不仅是对生命安全的直接威胁,也反映了自然环境中意外事件的不可预测性。

接下来的“误为囮所危”,用“囮”(一种危险的鸟类)来比喻那些因误解而对小雉造成伤害的猎人或人类。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误解与错误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吁嗟尔为囮误”,进一步强调了误解给双方带来的痛苦。诗人不仅同情小雉,也对那些无辜受害的猎人表示了深深的哀叹。

“我今谢尔死”和“岂忍须臾迟”,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仇恨,不再追究的态度。这里,“谢尔死”意味着原谅并释放了小雉的生命,而“岂忍须臾迟”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宝贵性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自然生态的画面,传达了对生命尊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信息。它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中的微妙关系,珍惜每一个生命,避免因为误解和冲突而造成的悲剧。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性,以和平共处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