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晓欲无色,鸡寒犹有声。
客中魂梦少,风雨隔林生。
迟明
山晓欲无色,鸡寒犹有声。
客中魂梦少,风雨隔林生。
注释:
山晓欲无色:山在早晨的时分,天色还未完全大亮,仿佛连山的颜色也失去了,给人一种暗淡的感觉。
鸡寒犹有声:鸡因为寒冷而啼叫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这里的“寒”字,既指天气的寒冷,也暗指诗人内心的苦楚和孤独。
客中魂梦少: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诗人常常感到自己如同游子一样,灵魂游荡,梦境稀少。这里的“魂梦”二字,既指梦中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迷茫和不安。
风雨隔林生:风雨交加时,树林里的声响变得更加清晰,仿佛能听到风雨敲打树木的声音。这里的“风雨”二字,既指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困境和挑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野的画面。首句“山晓欲无色”,以山之晨晓为背景,描绘出山的苍白与寂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苍凉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鸡寒犹有声”作结,点出了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第二句“客中魂梦少”,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异乡他乡的日子里,诗人常常感到自己如同游子一样,灵魂游荡,梦境稀少。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挑战,使得他在夜晚难以入眠,只能在梦里寻找一丝慰藉。
最后一句“风雨隔林生”,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升华。风雨交加时,树林里的声响变得更加清晰,仿佛能听到风雨敲打树木的声音。这里的“风雨”二字,既指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隔林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感和隔离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而深沉。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挣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描绘,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