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乌犀谁摘落。方响匀排,不见朱丝约。一个拈来香满阁。矮炉翻动松风壑。
几日余酲情味恶。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两腋清风无处着。梦寻卢老翔寥廓。

【译文】

我戴上那乌黑的犀牛角做的耳环,是谁将它摘了下来?铜制的圆盒中,排着整齐的丝弦,却看不见那红丝绳了。我轻轻一捏,就闻到了满屋的花香。矮矮的炉子上,松木在燃烧。

几天过去了,酒意还未消尽,酒味又恶又苦。七碗酒下肚,我就觉得浑身清爽,好像连呼吸都畅快了许多。我像一只自由的鸟儿,飞向那遥远的天空,去寻找卢肇老仙。

【注释】

  1.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又名“鹊踏枝”、“黄金缕”、“凤栖梧”等,因唐时教坊有乐人因春日游赏,见双蝶恋花而作歌,其词调遂以“蝶恋花”为名。此词上下两阕均用此调。
  2. 乌犀:黑色犀牛角制成的首饰。
  3. 方响:古乐器名。
  4. 朱丝约:红丝绳,指系着乐器的丝弦。
  5. 拈来:取来。
  6. 松风壑:松风呼啸。
  7. 余酲:酒后的余味。
  8. 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形容喝到七碗酒,便觉得浑身清爽,如同喝下一杯后就能醒来一样。这里用“都醒”表示完全清醒。
  9. 两腋清风无处着:形容心情舒畅得仿佛连清风也找不到落脚点一样。“两腋”即腋下。
  10. 卢老:指唐代诗人卢肇,字子振,自号“逸人”。
    【赏析】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为唐时教坊乐工因春游赏见双蝶恋花而作的歌,故词调亦以此而得名。又名《鹊踏枝》、《黄金缕》和《凤栖梧》,是唐五代以来最为流行的民间词牌,流传很广。宋以后逐渐演变为慢曲或长调,成为词的主要声调之一。
    上阕起句“带上乌犀谁摘落”,化用杜牧《叹花》诗“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两句大意是:我戴着那只黑色的犀牛角做的耳环,是谁把它摘下了呢?铜制的圆盒中,排列着整齐的丝弦,却看不见那红色的丝绳了。我轻轻一捏,就闻到了满屋的花香。矮矮的炉子上,松木在燃烧。
    下阕“几日余酲情味恶”,“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两句大意是:几天过去了,酒意还未消尽,酒味又苦又涩。喝下七杯酒,我就觉得浑身清爽,好像连呼吸都畅快了许多。像一只自由的鸟儿,飞向那遥远的天空,去寻找卢肇老仙。
    全词语言清丽、流畅,意境开阔,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