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如期,近可知。如何咫尺间,朝之所约夕背之。千言万语托死生,转眼已若行路人。
问之何遽至如许,往往或起秋毫争。财利诚已重,仁义诚已轻。
昨日弟与兄,今日胡与秦。远如期,古来惟是山阳范巨卿。

远如期

近可知

如何咫尺间,朝之所约夕背之。千言万语托死生,转眼已若行路人。

问之何遽至如许,往往或起秋毫争。财利诚已重,仁义诚已轻。

昨日弟与兄,今日胡与秦。远如期,古来惟是山阳范巨卿。

注释

  1. 远如期: 遥远的期望或约定。
  2. 近可知: 在近期内可以知晓或实现。
  3. 如何咫尺间, 朝之所约夕背之: 形容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4. 千言万语托死生, 转眼已若行路人: 表达时间飞逝,许多话语都成为过去,如同过客一般。
  5. 问之何遽至如许, 往往或起秋毫争: 描述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矛盾和争执。
  6. 财利诚已重, 仁义诚已轻: 强调物质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德伦理的考量。
  7. 昨日弟与兄, 今日胡与秦: 指代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和差异。
  8. 远如期, 古来惟是山阳范巨卿: 引用历史人物范巨卿的事迹,强调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译文

遥远的期待如同约定,但转眼之间便被遗忘在人世间。无数言语承载着生死的重量,而转瞬即逝仿佛行走的陌生人。追问为何如此迅速而至的纷争,往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矛盾。重视财富和利益胜过仁义道德,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昔日的弟弟如今成了兄弟,而今日的对手却变成了朋友。这种变化令人深思,唯有像山阳范巨卿一样坚定地守住原则,才能应对时代的变迁。

赏析

曹勋的《远如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态度的思考。首句“远如期”就设定了整首诗歌的主题,即对远方的期望和当前现实的反差。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反差带来的情感体验,从“朝之所约夕背之”到“转眼已若行路人”,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和世事变迁的无常。

诗中还提到了“问之何遽至如许,往往或起秋毫争”,揭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小冲突和争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实则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范巨卿这一历史人物的引用,强调了坚持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范巨卿的故事激励人们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要保持原则,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远如期”的反复吟咏,曹勋传达了一种对时间、价值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