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眠正美,觉来风雨满红楼。卷帘情思悠悠。望断碧波烟渚,苹蓼不胜秋。但冥冥天际,难识归舟。
大夫骨朽。算空把,汨罗投。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而今不醉,苦一日醒醒一日愁。薄薄酒、且放眉头。
【解析】
- 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抒情之作,诗人借“红楼”之景,抒发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之情。
-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第二句中“午眠”表明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状态;“风雨”点明天气状况;“卷帘”,则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诗人对风雨到来的警觉性及所思所想;“望断碧波烟渚”中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暗示出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与忧虑。
-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分别描绘了一幅幅图画,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尾联则直接点出了自己的心声——忧国忧民。
【答案】
译文:午睡正美,醒来却看到满天乌云。卷起帘子,我思绪万千。望着碧波荡漾的烟水小洲,苹草蓼花承受不住秋意。只见茫茫苍天,难辨归舟。大夫骨已朽,空把汨罗江投。谁又能分辨浊泾清渭,任凭东流西逝?如今不喝酒,苦日子天天清醒,天天忧愁。薄薄几杯酒,暂且放下忧愁。
赏析:
《望月婆罗门引》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此词借“红楼”之景,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之情。
“午眠正美,觉来风雨满红楼。”首句交代时间,写在午后午睡正酣时突然被风雨惊醒。这两句看似寻常,但细细品味,便有无限感慨。“午梦惊回,风翻翠幕,雨洒红楼。”三句写风雨来临之时,作者正在午睡,被一阵狂风搅得翻了个身,又见雨水打湿了窗户,打湿了红楼。“惊”字,道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惊恐。“卷帘情思悠悠”,作者卷起窗帘,凝神远眺,不禁陷入沉思。
“望断碧波烟渚,苹蓼不胜秋”。接着描写眼前所见,只见远处碧波荡漾的小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岸边的苹草蓼花已经衰败不堪,忍受着秋风的折磨。“碧波烟渚”中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暗示出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与忧虑。
“但冥冥天际,难识归舟。”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天空阴云密布,天色阴沉,视线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看清归船的方向。作者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朝廷政治黑暗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大夫骨朽,算空把,汨罗投。”最后两句以屈原自比,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之情。作者用屈原的例子表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官员无能的不满情绪。
这首词借“红楼”之景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之情。全词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