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辄弃置,事迫甘前驱。
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趋。
岂不寄便安,纲常乃当扶。
移檄倡诸镇,奋袂躬援枹。
川决莫我回,万险栖海隅。
天乎复不济,道穷竟成俘。
一死事乃了,吾头任模糊。
悠悠讥好名,责人无已夫。
三衢有魁相,投老作尚书。
补史十忠诗
诗句解释:
- 时平辄弃置,事迫甘前驱。(意为当国家太平时,人们往往被遗忘;在国家危难时刻,人们自愿奔赴前线。)
- 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感叹那些忠诚勇敢为国家献身的臣子,他们并不只是为了科举考试而读书的人。)
-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趋。(形容寒冷的北风中,各个城池的人们都急切地前往北方,可能指战争或某种紧急情况。)
- 岂不寄便安,纲常乃当扶。(难道不应当寻求平安的地方?国家的纲常伦理应当得到维护和扶持。)
- 移檄倡诸镇,奋袂躬援枹。(发布命令号召各镇出兵支持,亲自拿起武器参与战斗。)
- 川决莫我回,万险栖海隅。(形容前方的道路已经被阻断,只能退守至沿海地区。)
- 天乎复不济,道穷竟成俘。(上天似乎也不再帮助,到了绝境最终成为俘虏。)
- 一死事乃了,吾头任模糊。(为了完成使命,不惜一死;我的头颅任由后人评说。)
- 悠悠讥好名,责人无已夫。(长久以来,人们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不知疲倦地责备别人。)
- 三衢有魁相,投老作尚书。(有人说在衢州有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他晚年时成为了一位尚书。)
译文: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遗弃与危机时刻的英勇表现,赞扬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英雄们。诗人表达了对忠诚勇敢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批评者对英雄的误解。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勇敢及牺牲精神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行为的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观察,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记忆和对他们精神价值的肯定。同时,诗中的议论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