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云锦屏,鸿儒产其下。
风神俨如龙,夭矫莫可驾。
卷怀经济具,婆娑洛中社。
怪事玉床摇,清昼天忽夜。
突骑从何来,阴风飘屋瓦。
大臣义有死,欲避吾不暇。
庭前环止水,万事付一舍。
从容友灵均,朝野动悲咤。
悯章极哀荣,汗简谁记者?
倘有南熏书,季方足堪亚。

【注释】

匡庐:山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云锦屏:指庐山的云气像屏风一样美丽。鸿儒:大儒。产其下:指大儒诞生于匡庐之下。

风神俨如龙:言其仪态威猛如龙。天忽夜:天突然暗下来,即日落而黑。突骑从何来:指突然有骑兵到来。阴风飘屋瓦:《列子·汤问》:“昔夏桀亡其身,有寒浞之子弃渠弥甚,帝乃使其遗腹,践天子位。有寒弃渠者,天下之无道暴人也。”此处用典,意谓有人前来杀我。大臣义有死:指大臣应该为国而死。欲避吾不暇:想躲开我来不及了。止水:指庭前的池塘,池中水静止不动。季方:指作者自己。足堪亚:能与自己相比。南熏书:指南方的《诗经》。季文公曾受教于孔子,故称季文公、季文子为“南熏”或“季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匡庐作官时所作的一篇诗作。诗人以匡庐为比,表达了自己对匡庐的深厚感情和对匡庐风景的赞美。诗中描绘了匡庐的雄伟壮丽,以及匡庐下的大儒们的风采。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匡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匡庐的感情和对匡庐的敬意,以及对匡庐美景的赞美。

诗人以匡庐为背景,描绘了匡庐的雄伟壮丽。诗人写道:“匡庐云锦屏,鸿儒产其下。”这两句诗描绘了匡庐如云似锦的美景,同时也表现了匡庐之下的大儒们的优秀品质。诗人以“鸿儒生”为喻,赞美了匡庐大儒们的才华和智慧。

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匡庐的美景。诗人写道:“风神俨如龙,夭矫莫可驾。”这两句诗描绘了匡庐的雄姿英发,如同一条龙在空中翱翔,令人难以驾驭。诗人通过比喻,将匡庐的美景和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匡庐的自然风光。诗人写道:“怪事玉床摇,清昼天忽夜。”这两句诗描绘了匡庐的奇特景象,如同玉床摇动,使得清昼变得如同黑夜一般。诗人通过比喻,将匡庐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栩栩如生。

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匡庐的风景和人文景观。诗人写道:“大臣义有死,欲避吾不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匡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感慨。诗人以“大臣义有死”为喻,赞美了匡庐的风景和人文景观;以“欲避吾不暇”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以匡庐为背景,通过对匡庐的描绘,展现了匡庐的风景和人文景观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匡庐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