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冠子
【注释】 冠子:即“玉冠子”,古代佩饰。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九月的节候。 有情纨素:指洁白美丽的纨(一种细绢)与素(白色丝带)。 沆瀣:指露水。绿荷:指荷叶。 方诸:传说中的宝物名。这里借指酒器。 铜仙:指唐代供奉在皇宫里的铜人,相传能为人间解厄。 黄菊花开,依样成霜:指菊花在寒风中凋零,像霜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词人谪居郴州时写的词。上阕写词人在中秋夜独坐于庭前,月光照临、清冷如水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炎所作,全名为《水龙吟·题冼玉清女教授手拓邝湛若先生玛瑙冠图》。 译文: 我选择洗玉清女教授的玛瑙冠作为我的冠冕,她如同月亮一样美丽,光芒四溢。我戴着她的冠冕,仿佛进入地下,云层高耸入天。我吟诵着风中的诗篇,放下了簪子,遁入尘世之外。我曾经约定要在罗浮山中隐居,但如今已经没有实现。海水和雪白的堂宇空荡,二雅音微,一琴血溅。我想,南冠不死,红羊劫后,流花波咽。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一换韵。前两句描写诗人在途中所见所闻,后六句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塞管秋声”是本题的关键词,应是解题的关键。“塞管”指马尾铜壶滴漏,“秋声”指时间。此诗中,诗人将时间比作“塞管”,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宫袍春色”是本题的另一个关键词,也是理解本题的关键,应是解题的着眼点。“宫袍”即官服,“春色”指官场上的荣华富贵。此诗用典
【注释】 冠子:即“冠带”,古代指官员。坐雨闻雁:坐在室内,听着外面风雨中雁叫声。 才侵露幌:刚刚触及露水笼罩的窗幔。乍落平沙:刚落到平沙之地。阵云:暴风骤云。庾郎:指庾信。庾信在江陵(今属湖北)时,曾作《哀江南赋》表达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孤馆:孤单的馆舍。烛花频剪:频繁地剪烛芯,表示对故人的思念。庾信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所以常剪烛芯寄托对故国的思念。 绣幕销春:绣帐上的春天已逝了。锦屏围昼
【注释】 选冠子:古代女子梳妆用的簪子。 荡日晶帘,熏香螺儿,依旧昼长人静:指闺中人整饰打扮后,独自在白天的长廊里闲坐,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容颜。 屏间按曲,烛下传杯,肠断早春芳景:指闺中人在屏风之间轻轻地弹奏着音乐,在烛光下传着酒杯,内心充满了伤感,因为春天的美景已不再,只剩下了孤独和寂寞。 空约佳期,流水桃花,参差难定:指闺中人已经约定好要一起去赏花看月,但是时间却迟迟不来
【注】芙蓉:荷花。凌波:在水上行走的样子。若耶溪:地名,在杭州西。文鸳:指鸳鸯。双侣:指情侣,此处指采莲女。 袅袅芙蕖平铺断港,路入锦云处。香浮绿水,浪卷晴舟,宛在翠红香里。湘妃馀酣未醒,拥盖藏羞,含娇欲语。想凌波尘远,遥鸣佩,风飘艳绮。 芙蓉花盛开,犹如荷花在水中缓缓铺开,形成一条小河。路进入锦云之中,景色如画。花香四溢,绿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湘妃醉酒未醒
诗句解释与译文 第一部分: - “半枕留寒”:暗示作者在初秋的早晨醒来时,被寒冷的空气所包围。 - “一帘凝露”:指窗帘上凝结的水滴,增添了清晨的静谧和清新。 - “四壁秋虫愁听”:四周墙壁上的蟋蟀叫声,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凄凉。 译文: 初秋的早晨,当我还沉浸在寒冷之中,窗外的窗户上已经凝聚了露水,我半枕着被子,感受着这股凉意。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被一层薄薄的露水覆盖
注释 - 选冠子:指作者。 - 送:送别。 - 歌者:歌手。 - 闽: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 用月巢韵:使用“月巢”这个韵部。 逐句释义: 1. 暝霭迷红,水天笼晓,帆去野潮声急:傍晚的雾气笼罩着红色的天空,水天相接处映出了清晨的景象,船帆在水面上划过,激起了急速的浪花声。 2. 离鸾独倚,巧燕双飞,忍向东风飘拆:离别的鸾鸟孤独地站立着,燕子在空中成双成对地飞翔
诗句翻译 1 雨脚报晴,云容呈瑞,夜雪萦盈连昼。 - 细雨后天空放晴,乌云中透出吉祥之气,夜晚的雪花飘落持续至白日,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景象。 2. 千岩曳缟,万瓦堆琼,稍稍冷侵怀袖。 - 千座山岩披着白色长袍,万座屋顶堆积着晶莹如玉的白雪,微风带来了些许凉意,让人感到寒冷。 3. 鹤氅神仙,兔园宾客,高会坐移清漏。 - 像仙人般飘逸,像宾客一样高雅,在盛大聚会中,人们移坐到清凉的月光下
【注释】 1. 选冠子:指选择冠帽。 2. 柳拂鹅黄:柳树枝条拂动,呈现出鹅黄色。 3. 草揉螺黛:草揉成的形状像螺壳,即螺壳黛。 4. 院落雨痕才断:院子里的雨滴还没有干涸。 5. 蜂须雾湿:蜜蜂胡须沾满了露水。 6. 燕嘴泥融:燕子的嘴巴沾满了泥土。 7. 陌上细风频扇:路边的微风不时吹动。 8. 艳景关心:美丽的景色令人心烦意乱。 9. 长苦春光:春天的美景让人感到痛苦。 10. 疾如飞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