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置身义,岂计官崇卑。
偏将知死忠,不曰天下奇。
汉节既披靡,失位趋江西。
阃帐驻临汝,招来乐其归。
雪寒南浦愁,羽檄蕲济师。
一将奋风虎,鼓行亟飙驰。
逾岭疾战苦,裹疮呼健儿。
坐缚膝不屈,伏锧甘如饴。
小臣裨校耳,职也宜死绥。
庐州大将在,白首竖降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臣有置身义,岂计官崇卑”意思是:我有为国献身的忠义,哪里顾得上官职高低?“汉节既披靡,失位趋江西”意思是:汉朝的符节已经崩溃,我失去了职位,只能往南走了。这几句的意思是:我身在朝廷,有忠君之心,怎会去计较官职高低呢!我被贬谪后,只得往南方走,因为当时朝廷已乱。
“阃帐驻临汝,招来乐其归”意思是:我驻守在临汝的幕府,引来了他们的欢心而归顺了我。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在临汝幕府时,收罗了许多人才。他们纷纷归顺了我,为我效力。
“雪寒南浦愁,羽檄蕲济师”意思是:大雪纷飞,站在江边,心中十分忧愁,急盼援兵到来。这几句的意思是:当时,我正在南方的临汝,大雪纷纷,心情很苦闷。
“一将奋风虎,鼓行亟飙驰”意思是:一位将军挥舞着战旗,如同猛虎一般奋勇杀敌,迅速如疾风般地前进。这几句的意思是:那位将军英勇善战,率军冲锋陷阵,如疾风般地杀入敌军中。
“逾岭疾战苦,裹疮呼健儿”意思是:翻越山岭与敌人激战非常艰苦,他裹着伤疤大声呼喊着壮士们。这几句的意思是:他率领着部队翻越险峰,与敌人激战;战斗中受了伤,仍然高声呼叫壮士们继续战斗。
“坐缚膝不屈,伏锧甘如饴”意思是:他坐着被捆绑着但毫不屈服,即使被处以绞刑也心甘情愿。这几句的意思是:他虽然受到敌人的压迫,但却毫不屈服,宁愿被砍头也不向敌人屈服。
“小臣裨校耳,职也宜死绥”意思是:我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副职,应该死守自己的职责。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应当誓死效忠于朝廷。
“庐州大将在,白首竖降旗”意思是:庐州的大将在白头发的时候竖立了投降的旗帜。这几句的意思是:庐州的主帅年纪已老,但仍竖起了投降的旗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的忠诚和对叛军的愤慨。
【答案】
补史十忠诗
臣有置身义,岂计官崇卑。 偏将知死忠,不曰天下奇。
汉节既披靡,失位趋江西。 阃帐驻临汝,招来乐其归。
雪寒南浦愁,羽檄蕲济师。
一将奋风虎,鼓行亟飙驰。
逾岭疾战苦,裹疮呼健儿。
坐缚膝不屈,伏锧甘如饴。
小臣裨校耳,职也宜死绥。
庐州大将在,白首竖降旗。(译文)
(1)臣有置身义,岂计官崇卑。偏将知死忠,不曰天下奇。
(2)汉节既披靡,失位趋江西。阃帐驻临汝,招来乐其归。
(3)雪寒南浦愁,羽檄蕲济师。一将奋风虎,鼓行亟飙驰。
(4)逾岭疾战苦,裹疮呼健儿。坐缚膝不屈,伏锧甘如饴。
(5)小臣裨校耳,职也宜死绥。庐州大将在,白首竖降旗。(赏析)
(1)此诗写作者在朝廷任官期间,因受排挤,被贬谪到南方。面对国家危难,作者始终没有放弃报效朝廷的决心。
(2)“汉节既披靡”,“汉节”,指皇帝的符节。“披靡”,意喻溃败、瓦解。“失位趋江西”,指作者被贬到九江一带。“麾”,通“挥”,指指挥作战。“招来乐其归”,意指作者在那里得到重用。“乐其归”,指乐于归附朝廷。“白首”,指年老。“竖降旗”,指投诚。“白首”,指老年或年迈。“竖降旗”,意指年迈者投诚。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补史十忠诗》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八句,共八韵,每句七个字,四句两韵,两联各四句。此诗写作者在朝廷任官期间,因受排挤,被贬谪到南方。面对国家危难,作者始终没有放弃报效朝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