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黄黍短沙连浦,白发涉江寻故路。伍家渡头篁荻秋,柳侯庙前烟火暮。
昔时冠盖风雨凋,舅家乔木凉萧萧。微吟西州泪自堕,欲访黄垆谁可招?
社墟左转增闾室,两街坐贾如郛邑。杀牛压酿百货交,道逢少年不相揖。
尚馀八十病姻兄,罗羞馔客空罍瓶。夜深山月窥前庭,童稚熟睡二老醒。
谈旧未了荒鸡鸣。
【注释】
庚午:年号,宋高宗建炎四年(1129)。七月:指公元1129年7月。吉文:作者的字。南岭:山名。谷平庐陵:地名。印山:山名。南岭、谷平庐陵、印山都是今江西省的地名。故旧:老朋友。招饮:邀请饮酒。援笔赋诗:拿起笔来写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在五言和七言律诗之外,又创作了九首长篇叙事诗,即歌行。云尔:如此罢了。粟黄黍短:稻子黄色,谷子短小。沙连浦:沙滩连接着江流。白发涉江寻故路:白发的人涉过江水寻找回家的路。伍家渡头:伍家渡口。篁荻秋:竹林和芦苇秋天的颜色。柳侯庙前:柳候祠前。柳候,晋代著名文学家陶潜的别号。烟火暮:夕阳西下,晚烟升起。风雨凋:风雨摧残凋零,比喻世事变迁。舅家乔木:舅舅家的树木,这里指舅父的府邸。凉萧萧:清凉而寂静。微吟西州:低声吟诵《西州曲》。西州,即西州曲,一种曲调的名称。泪自堕:泪水从眼中滴落下来。西州曲是汉代乐府民歌,内容多描写离别之情。《西州曲》原为汉乐府古辞,相传为东汉末年的蔡琰所作,后被改编为《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悲凉动人的乐曲。欲访黄垆:想去寻找黄泉的墓穴。黄垆,传说中黄帝的葬地。谁可招?谁能召唤?社墟: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左转:左旋,这里指祭祀活动。增闾室:增建里门。两街:指街道两旁的房屋。坐贾:坐着做生意的人。如郛邑:好像城郭一样。杀牛压酿:宰杀牛只制作酒菜。百货交: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易。道逢少年不相揖:在路上遇见年轻人不行礼致意。尚馀八十:还有八十岁的人。姻兄:妻子的哥哥。罗羞:陈列美食。馔客:招待客人。空罍瓶:空的酒杯。二老:两个老人,指作者和妻子。夜深山月窥前庭:月光穿过庭院照到山上。童稚熟睡,二老醒:小孩儿都熟睡,两个老人醒了。谈旧未了荒鸡鸣:谈论往事还没有结束,天已破晓。
【赏析】
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28)七月,当时金兵大举南侵,北宋灭亡,诗人从京城出逃,一路奔波,历尽艰辛,归途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组诗。
“粟黄黍短沙连浦”,写沿途所见的景物。粟黄黍短,形容稻子黄了,谷子短了。沙连浦,指沙滩上长着水草,河水连着沙滩流淌。这两句看似平平常常,其实暗含无限辛酸,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白发涉江寻故路”,写诗人在逃亡过程中,白发苍苍、风华正茂的自己,却要涉过江水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这里的“故路”并非指他熟悉的故乡之路,而是泛指那一条通往家乡的道路。诗人用“白发”来形容自己的年纪,既写出了他年迈体衰的状态,也表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这种对比,也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伍家渡头篁竹秋”,写诗人在逃亡的过程中路过伍家渡口,那里的竹林已经变得一片萧瑟。这里的“伍家渡头”指的是一处渡口,而“篁竹秋”则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景色图。诗人在这里看到了曾经熟悉的自然景观,但却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变化让他倍感凄凉,也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柳侯庙前烟火暮”,写诗人在逃亡的路上,经过柳侯庙前时,只见那里已经炊烟袅袅、夜色朦胧。这里的“柳侯庙”指的是一座供奉着古代英雄人物的庙宇,而“烟火暮”则描绘出了庙内炊烟缭绕的景象。诗人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但同时也能感受到那种喧嚣背后所蕴含的沉重和疲惫之感。这种对比让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昔时冠盖风烟凋,舅家乔木凉萧萧”,这是诗人回忆往昔时的情景。当年,他的家族曾经是显赫一时的豪门望族,门前有高大的乔木遮荫,周围环境优雅宁静。然而如今,这些昔日的荣耀都已经随风飘散了,只剩下那些乔木依然屹立在那里,显得格外冷清与寂寞。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又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常。
“微吟西州泪自堕”,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在西州的街头巷尾吟诵《西州曲》的情景,那时的他满怀激情地挥洒着青春的热血,但现在却只能默默流泪,感叹时光荏苒和人生易逝。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还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译文】
粟黄黍短沙连浦,白发涉江寻故路;伍家渡头篁竹秋,柳侯庙前烟火暮;昔时冠盖风烟凋,舅家乔木凉萧萧;微吟西州泪自堕,欲访黄垆谁可招?社墟左转增闾室,两街坐贾如郛邑;杀牛压酿百货交,道逢少年不相揖;尚馀八十病姻兄,罗羞馔客空罍瓶;夜深山月窥前庭,童稚熟睡二老醒;谈旧未了荒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