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久不作,大道将已矣。
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
殷勤谢良友,远涉西江水。
方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
纷纷朱陆议,窃幸窥端倪。
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
春秋严内外,乾坤定冠履。
西蜀已空亭,箕山仍洗耳。
迢迢返岩阿,惟当随鹿豕。

【解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借题抒情,抒写了他不愿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好的高洁志向。

远游:

“圣人久不作”,圣人作诗,其诗作就多了;圣人不作诗,则诗作少矣!这是说,作诗的人少了,而诗作也就少了。

“大道将已矣”,大丈夫应行大道,而大道被埋没了。

“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我生来就没有过什么,只有有幸到死时能留下一些作品。

“殷勤谢良友,远涉西江水。”恳切地感谢我的好朋友,我要远渡西江去拜访你。

“方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刚刚跟随草庐先生,共同探讨鹅湖的主旨。

“纷纷朱陆议,窃幸窥端倪。”议论纷纷,我私下里很庆幸自己抓住了其中的端倪。

“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但是,为什么我偏偏执着于道德,却突然之间起了变化?

“春秋严内外,乾坤定冠履。”春秋时期,朝廷内外都很清明;天地之间,乾坤已经决定好了人的尊卑。

“西蜀已空亭,箕山仍洗耳。”蜀国已经被攻陷,蜀道也被废弃了;颍川的山仍然可以洗耳听歌,隐居山林。

“迢迢返岩阿,惟当随鹿豕。”“遥迢迢”指遥远的路途,指归隐之路遥远难走;“岩阿”指岩石边,指诗人在归隐的路上徘徊不定;“鹿豕”指野鹿野猪,指诗人在归隐路上艰难跋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借题抒情,抒写了他不愿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好的高洁志向。首联以“圣人久不作,大道将已矣”二句发端,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为伍。次联又以“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表达自己甘愿早逝的壮怀。颔联、颈联、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嘱告。颔联说“我”不想追随世俗,所以“殷勤谢良友”,要远赴西江去访朋友。颈联中诗人说自己“刚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意即在草庐中与好友一起探讨学问的宗旨。尾联则说“我”不愿随波逐流,所以“窃幸窥端倪”,但“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够坚守自己的操守,是因为自己没有完全失去操守。然而这次被推荐为学官后,却忽然之间改变了原来的立场。

全诗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开头两句写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中间四句写自己与友人相会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对于交友的高尚情操和对于官场的不满;最后两句写自己坚决不肯改变自己的态度,并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殷切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