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门,葑泥千顷曾无根。舟行滉漾渺无际,天水日夜相吐吞。
太平日久、人烟聚落散布洲渚上,绳擉网罟往往成人村。
沈仲说父、奉其高年之祖母,避喧却扫于此安晨昏。
说也不惟、文行一如李令伯,零丁孤苦、形影相依惟此祖与孙。
祖母今年九十岁,十年三蒙赐帛恩。孙扶母出拜君命,能无芳鲜列酒樽?
阿奶喜欢、一一为孙加啖歠,便出泄泻腑脏如雷奔。
耄龄久衰元气薄,数日不复欣盘飧。说忧形于色,苦形于言。
东吴世医沈君日新父,与沈世契、如水有委则有源。
新至切母脉,察母虚实寒与温。谓非药可疗,精凿曾经腊水浸,中有谷气可以回脾元。
作麋饮母病良愈,说也乐甚,再拜谢新难具论。嗟哉说与新,时之人,孝如说、艺如新,皆可敦薄俗、厚彝伦。
只今圣王敷五教、举逸民,一朝徵车轰动龙伯国,陈情有表应更语谆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作者情感。第一句“沈孝孙孝感行,为谢医沈日新”交代了诗人与沈氏的关系,沈氏是诗人的长辈,诗人为了报答沈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作此诗,表达了对沈氏的深深感激之情。第二句“吴东门,葑泥千顷曾无根。舟行滉漾渺无际,天水日夜相吐吞。”写苏州城郭的景象。葑泥,就是水草。这句的意思是说:苏州城外的河网密布,水草丰茂,船在河里飘荡。第三句“太平日久、人烟聚落散布洲渚上,绳擉网罟往往成人村。”“太平日久”是说苏州城经过战乱后,现在安定和平。人烟聚落散布在洲渚上,说明苏州城经过战乱后逐渐恢复元气。绳擉是捕鸟工具,渔网。这句的意思是说:苏州城经过战乱后,现在安定和平,人们开始从事农业活动,捕鱼的人也多了起来,于是便有了人村。第四句“沈仲说父、奉其高年之祖母,避喧却扫于此安晨昏。”写沈氏一家人的生活。沈氏一家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这里有宁静的环境可以躲避喧嚣。第五句“说也不惟、文行一如李令伯,零丁孤苦、形影相依惟此祖与孙。”写沈氏家的情况。沈氏一家在这里生活是因为这里只有他和他的祖母两个人。第六句“祖母今年九十岁,十年三蒙赐帛恩。孙扶母出拜君命,能无芳鲜列酒樽?”写沈氏家的状况。沈氏家有九十岁的祖母,十年前曾经得到过朝廷的赏赐,因为家中只有他和他的祖母两个人,所以每次得到赏赐时,都让祖母出来接受。第七句“阿奶喜欢、一一为孙加啖歠,便出泄泻腑脏如雷奔。”写沈氏的饮食。沈氏家的饭菜很丰盛,但沈氏吃得很清淡。第八句“耄龄久衰元气薄,数日不复欣盘飧。”写沈氏的健康状况。沈氏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第九句“说忧形于色,苦形于言。”写沈氏的神态和语言。沈氏虽然身体不好,但是神情很安详,说话也很温和。第十句“东吴世医沈君日新父,与沈世契、如水有委则有源。”写沈氏的职业。沈氏是苏州城的医生,他的医术很好,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第十一句“新至切母脉,察母虚实寒与温。谓非药可疗,精凿曾经腊水浸,中有谷气可以回脾元。”写沈氏治病的方法。沈氏给母亲的脉诊后判断母亲的身体是虚还是实,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用药。他认为母亲的脾胃虚弱需要用一些药物来调理,于是他把一些药材泡在腊水中用来调理母亲。第十二句“作麋饮母病良愈,说也乐甚,再拜谢新难具论。”写沈氏治疗母亲的结果。母亲喝了这些药材以后病就好了,沈氏很高兴,于是向沈氏表示敬意,并表示感谢。最后两句“嗟哉说与新,时之人,孝如说、艺如新,皆可敦薄俗、厚彝伦。”“嗟哉”感叹词,意思是叹息。“敦”,通“敦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感叹的是像沈氏一样孝敬的老人越来越少,而那些只知享乐不事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希望人们都能学习沈氏这样的老人,能够孝敬长辈,热爱劳动。
【答案】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沈孝孙为感谢沈日新治好祖母的疾病而作的一首七律。②首联先交待沈孝孙与沈日新的关系,然后点出作诗的原因是为了感谢;颔联具体描绘了苏州城的景象,以及苏州城内居民的生活环境;颈联则写了沈氏一家在苏州城内的生活状况;尾联则抒发了对沈氏一家的感激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忧虑(或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沈氏一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忧虑之情。(意思相近即可)③本诗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以物喻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沈氏一家的艰辛生活和诗人对老人的敬重之情;通过对比,突出了老人的孝顺和诗人的感慨之情。④这首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它不仅歌颂了像沈孝孙这样孝顺老人的行为,而且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孝现象,呼吁人们应该学习这种孝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