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春寂寂,石磴草斑斑。
倚杖高低月,登楼远近山。
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
自叹黄尘客,来消半日闲。
《题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
瓮城春寂寂,石磴草斑斑。
倚杖高低月,登楼远近山。
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
自叹黄尘客,来消半日闲。
注释:
- 瓮城春寂寂:瓮城,即瓮城的门。这里指代一个寂静的春天。
- 石磴草斑斑:石磴,是台阶上的石板。草斑斑指的是台阶旁生长的草。
- 倚杖高低月:倚杖,靠着拐杖。高低月,是指月亮高升或低垂时的景象。
- 登楼远近山:登楼,登上这座楼。山,远处的山峰。
- 百年诗句里:百年,表示很长的时间。诗句,指代诗人的诗句。
- 三国酒杯间:三国,指魏、蜀、吴三个国家。酒杯间,是指在饮酒之间。
- 自叹黄尘客:自叹,感叹自己。黄尘客,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称呼,指生活在尘土中的游子。
- 来消半日闲:来,来到。消,消磨。半日闲,半天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以“题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北固山的小楼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首句“瓮城春寂寂”,用“瓮城春寂寂”来形容春天的寂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石磴草斑斑”,描绘了石磴上的草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春日的宁静与生机。
次句“倚杖高低月”,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倚杖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动作和环境,展现了夜晚的美好。同时,“倚杖”也暗含了一种孤独的情感。
第三句“登楼远近山”,描绘了诗人登上小楼后看到远处的山脉。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的宏伟。同时,“登楼”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两句“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他通过回顾历史上的诗句和饮酒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北固山小楼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情怀。同时,诗人还通过回忆历史和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