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江上逢中秋,城南石梁初截流。
长虹一道贯秋色,中分百里江南州。
残露消尽鱼尾黑,金蛇翻动三江白。
冰轮拥出碧玻瓈,照见钓龙台上客。
台中之客怀古心,黄河太华三登临。
今年携月醉台畔,越水越山为月吟。
无诸城里人如海,无诸故冢埋残霭。
无诸台上草离离,龙去台空三十载。
昔龙已去江悠悠,今龙虽在人未求。
怀珠岂立此台下,要上黄金台上钩。
乾坤四顾渺空阔,诗书亢气行勃勃。
合沙古谶此其时,天下英雄求一决。
南台月照男儿面,岂照男儿心与肝。
燕山买骏金万斛,万里西风一剑寒。

这首诗是南斗六星之一,即“南台月”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智慧、正义和力量。诗中的南台月,既是自然景观,也是文化符号,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城南江上逢中秋,城南石梁初截流。
  • 城南江上逢中秋:描述了诗人在城南江边与中秋节相遇的场景。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时刻。这里的“城南江上”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或他经常活动的地方,而“中秋”则点明了时间背景。
  • 城南石梁初截流:提到了城南石梁开始修建的情景。石梁可能是为了交通或防御目的而建,这里强调了建设者的努力和工程的初步完成。石梁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1. 长虹一道贯秋色,中分百里江南州。
  • 长虹一道贯秋色:形象地描绘了彩虹如同桥梁一样横跨天空,连接着秋日的色彩和氛围。这里的“秋色”不仅指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含了秋天特有的萧瑟和收获的氛围。
  • 中分百里江南州:用“中分”来形容彩虹将广阔的区域一分为二,突出了其壮观和影响范围。这里的“百里江南州”指的是彩虹横跨的地理区域,涵盖了整个南方的广阔土地。
  1. 残露消尽鱼尾黑,金蛇翻动三江白。
  • 残露消尽鱼尾黑:描写了夜晚露水消失后,月光映照下鱼儿尾巴变黑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金蛇翻动三江白:以“金蛇”喻指月亮,描述月光照亮江河水面,形成一片明亮的银色波纹。这反映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1. 冰轮拥出碧玻瓈,照见钓龙台上客。
  • 冰轮拥出碧玻瓈:这里的“冰轮”指的是月亮,而“冰轮拥出”则形容其光芒四射,如同拥抱了整个宇宙一般。碧玻瓈可能是指一种透明而美丽的玉质材料,这里用来比喻月光的美丽和清澈。
  • 照见钓龙台上客:描述了月光下钓鱼台的客人,暗示了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灵感和创作的情景。
  1. 台中之客怀古心,黄河太华三登临。
  • 台中之客怀古心:这里的“台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建筑,而“台中之客”则指那些在此地思考历史和文化的人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思。
  • 黄河太华三登临:提及黄河和太华山,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常常被用来象征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三重登山之旅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1. 今年携月醉台畔,越水越山为月吟。
  • 今年携月醉台畔:描述了在这一年里,诗人带着月亮来到台畔,享受着月光的美景。这里的“携月”可能指的是携带月亮的意象,也可能指的是实际携带了月亮相关的物品或场景。
  • 越水越山为月吟:表达了诗人在越水越山上一边欣赏月亮一边吟唱诗歌的情景。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1. 无诸城里人如海,无诸故冢埋残霭。
  • 无诸城里人如海:这里的“无诸”可能指的是地名或历史人物,而“城里人如海”则形容城市人口众多,如同大海一般浩瀚。这样的描述可能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活动频繁。
  • 无诸故冢埋残霭:提到了无诸故坟的遗迹,“残霭”可能指的是坟墓周围的雾气或云气,给人一种朦胧而古老的感觉。这样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历史的厚重感。
  1. 无诸台上草离离,龙去台空三十载。
  • 无诸台上草离离:描述了无诸台上草木繁茂的景象,可能暗示了这个曾经热闹的地方已经变得荒凉,不再有人居住。
  • 龙去台空三十载:这里的“龙去”可能指的是某种传说或传说中的生物离开这个地方,而“台空三十载”则表示这个曾经重要的场所已经闲置了三十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变迁和遗忘的感觉,同时也可能暗示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旧之情。
  1. 昔龙已去江悠悠,今龙虽在人未求。
  • 昔龙已去江悠悠:回顾了过去的景象,其中“龙”可能指的是某种强大的力量或象征,已经消失或远去,而江水仍然悠扬流淌。这里的对比可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同时也可能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今龙虽在人未求:虽然现在有龙的存在,但人们并没有寻求它,可能暗示了人们对这种力量的依赖或敬畏已经减弱,或者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
  1. 怀珠岂立此台下,要上黄金台上钩。
  • 怀珠岂立此台下:这里的“怀珠”可能指的是拥有智慧或才能的人,而“立此台”则指的是站在这个高台上或展示自己才华的地方。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一种对于才华和能力的追求,以及对于能够展现自己的高度的向往。
  • 要上黄金台上钩:提到了黄金台,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比喻用法,意指追求更高、更好的位置或成就。这里的“钩”可能象征着机会或诱惑,而“黄金台”则代表着最高的目标或理想。
  1. 乾坤四顾渺空阔,诗书亢气行勃勃。
  • 乾坤四顾渺空阔:表达了对于宇宙的无限感慨和探索精神,可能暗示了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这里的“乾坤”可能指的是天地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而“渺空阔”则强调了对这种空间的无限想象和探索欲望。
  • 诗书亢气行勃勃:赞扬了通过诗歌和学问来振奋精神、传播正能量的行为。这里的“诗书”可能指的是文学和知识,而“亢气”则象征着高昂、振奋的精神风貌。这种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播可能代表了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1. 合沙古谶此其时,天下英雄求一决。
  • 合沙古谶此其时:提到了合沙古谶这一古代预言,可能暗示了在某个特定时期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刻。这里的“古谶”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预言或征兆,而“此其时”则强调了这些预言或征兆所预示的时间点或事件的重要性。
  • 天下英雄求一决:表达了天下的英雄们都在寻求一次重要的决战或解决的机会。这里的“天下英雄”可能指的是各个国家的英雄人物或者民间的豪杰之士,而“求一决”则表明了他们对这场决战的重视和期待。
  1. 南台月照男儿面,岂照男儿心与肝。
  • 南台月照男儿面:这里的“南台月”作为象征物,照射在男儿(或英雄)的面部。这种照耀可能象征着荣耀、责任和使命,同时也可能暗示了对于外在形象的关注和期望。
  • 岂照男儿心与肝:反问式的语气,询问月亮是否只照到了外表而不触及内心的真实感受。这里的“心与肝”可能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真实的思想,也可能指向对于内在品质的探讨。
  1. 燕山买骏马,万斛西风一剑寒。
  • 燕山买骏马:提到了购买珍贵的良马作为坐骑或交通工具,这里的“燕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或山脉,而“骏马”则象征着速度、力量和自由。
  • 万里西风一剑寒:描绘了使用一把锋利的剑在万里之外迎风斩敌的英勇场面。这里的“西风”可能指的是寒冷的北风或其他恶劣气候,而“一剑寒”则强调了武器的锋利程度和战斗的激烈程度。

《南台月照男儿面》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艺术性的体现,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集中展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